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2   星期二   农历六月廿八   
搜索
专题报道
    赣州有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600多座客家围屋,被学术界称为中原唐宋时期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方言,还有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公婆吹”、石城灯彩、信丰古陂“蓆狮”“犁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52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涉及33个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151人(涉及66个项目)、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278人,在客家文化领域影响极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4年12月29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进京展在东长安街17号中国妇联活动中心好苑建国酒店一楼正式开展,来自四川的数百件非遗精品亮相京城。此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015年1月3日。    此次赴京参展的包括油纸伞、树根书法、蜀绣、蝴蝶画、龚扇、蜀锦、苴却砚、竹编、夏布画、银花丝、绵竹年画、工艺陶瓷、漆器、唐卡、捻条画15个项目。展品均出自传承人和工艺大师之手,其中既有茶具、首饰盒、年画等日常生活和装饰用品,也不乏精品唐卡、大幅蜀绣等具有较高观...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中国民族图书馆协办的“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跨年大展2014年12月30日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是继“年画中的记忆”“大漆的记忆”和“丝绸的记忆”后,文化部非遗司和国图共同举办的第四个中国记忆系列专题展览。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2月1日。     本次展览共分六部分,包括中国文字概说、文字的书写、文字的传播、文字与艺术、文字与生活、文字的传承与未来,集中展...
查看更多
人物
    今年4月,朱文立的公司被文化部宣布为汝瓷方面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朱文立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唯一”,离不开他本人在历史发现上、烧制技艺上做出的巨大贡献。   寻找汝瓷的历史真相   1987年,汝瓷界发生了两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一是由朱文立领头,断代800多年的汝瓷天青釉复烧成功;二是省文物考古所在宝丰县清凉寺发现了汝官窑遗址,该遗址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唯一的汝官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现在的少数民族年轻人不仅不会本民族的织绣技艺,甚至连穿民族服饰都不愿意。”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庞绮说,其带着十余名师生来到广西,就是为了抢救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织绣技艺。   近日,庞绮一行来到享有“世界瑶都”美誉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当天该县正在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瑶族织绣正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居住着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五个瑶族支系的金秀,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瑶族自治县,也是世界上瑶族支系最...
查看更多
论坛
    如何传承“非遗”,近年来已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传承的必要性毋庸置疑,怎样传承,传承的方法、路径却是难题。现有思路多集中于“非遗”的物质化方面,然而,修缮维护历史遗迹及“实物”,树立本无专利之品牌,确认外在形式上的传承者,记录存世文献、音像素材,对于领受“非遗”而言,既是当下误以为有效的策略,又是未来其健全发展的瓶颈。“非遗”传承的系统性应着眼于立体架构,以多元角度入手,尤重在历史积淀与当代语境的对话中逐步建构起能够真正维护“非遗”内涵及其意义的复...
查看更多
论坛
    这些年,尽管“非遗”在媒体上是一个高频词,但不少老百姓还是觉得“非遗”离自己很遥远。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询问50位来自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成年人,请他们说出本省市5个以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几乎没有一人能够全部说出来。问他们保护“非遗”的意义,回答最多的就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毁了”。如果说这代表了普遍观点,那么我们的“非遗”传承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   如何理解“非遗”价值...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在变化冲击中境况堪忧    古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七千多公里,在中国有近四千公里。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开向世界的窗口,在这条道路上,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丝绸之路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被中外学者誉为东西方经贸交流的桥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运河和东西方科技交流的纽带。丝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继前不久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制扇技艺)、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铜雕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之后,杭州方回春堂膏方制作技艺、木版水印制作技艺、桐庐剪纸、河上龙灯胜会、孝子祭和淳安竹马6个项目又进入了国字榜,入选数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杭州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多措并举拓展保护载体,强化传承弘扬,促进社会共享,推动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三位一体...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由中央民族乐团与黔东南州歌舞团联手打造的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1月8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次亮相,上演了一次国乐和“非遗”的激情碰撞。     据悉,《行歌坐月》及其系列文化活动,是侗族有史以来最大的剧目,也是中国首个登上国家大剧院的侗族大歌题材剧目,60多名来自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队的“非遗”传承人参与了演出。     该剧整合了中央与地方资源,用国乐与侗族大歌创新融合的方式,使得两种传统音乐文化有机结合,将充满意境美、舞台美、服饰美、音乐美...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