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2 星期二 农历六月廿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5)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37)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3)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关于彰显中国艺术力量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2015.01.12
论坛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在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中,中国文化复兴成为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艺术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与经济走出去一样,不仅是文化强国的现实要求,也是内在发展逻辑的必然趋势。中国艺术发展至今,其民族性与本土性价值开始日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加强。深谙艺术发展史的都应该明白,中国当代艺术的存在与发展并不与西方文化对立。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
查看更多
桑杰顿珠:二十载唐卡艺术未了情
2015.01.12
人物
“梦想是奢侈的,梦想又是最能安慰人心的东西,梦想不会因为地方和人有不同,只要它是你真正想要的。”当33岁的嘎藏加措说出这番话时,人们也许想不到,他是一个藏族僧人、一个土生土长在青藏高原的唐卡画师。“我从小就羡慕爷爷和父亲,如果给我一支五彩的笔头,我也要描绘出心里满满的色彩。” 当32岁的藏族小伙桑杰顿珠回想起小时候的唐卡艺术梦,清澈的双眸仍流淌着一抹恬静的幸福。 桑杰顿珠,出生于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县约巴乡的偏远藏寨,家里并不殷实,却是名副其实的...
查看更多
融入当代生活 走进国际视野——2014非遗保护工作回眸
2015.01.12
专题报道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式上广西代表团在展演壮族定音铜鼓。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2014年8月,苏绣、徐州香包、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等项目的
传承人
于青奥会举办期间在南京博物院大秀绝技;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剪纸、雕漆、景泰蓝等非遗项目亮相颐和园、国家会议中心……非遗为何会频频在国际重大活动中亮相,回顾2014年的非遗保护工作便会找到答案。 2014年,人们保护非遗的自觉意识越来越强。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非遗...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乡贤引领
2015.01.19
论坛
在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 笔者认为,乡贤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这种文化需要学习,需要挖掘,需要再生产,再创造,形成新的“非物质文化”。它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
查看更多
山东出台省级非遗项目认定管理办法
2015.01.22
其他新闻
近日,山东省文化厅正式出台《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认定、保护、管理作了具体说明和要求。 《办法》指出,山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认定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各地推荐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时,应明确保护单位,保护单位应获得项目
传承人
(群体)的认可。山东省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成立专家评审小组和评审委员会,负责审核项目材料真实性,并通过集体投票等方式提出...
查看更多
方寸间的文明 手心里的传承————聚焦“我们的文字”非遗跨年大展
2015.01.22
专题报道
参展
传承人
用各民族文字写下新年祝福 孩子们兴致勃勃观看
传承人
创作 在我国古代,曾经有一种通过抄写获取收益的职业——佣书。自东汉以来,这种受雇于官府或个人以抄写为生的文士被称为“佣书人”。出使西域的班超就是最早的“佣书人”之一。 如今,佣书这种职业早已消失,对于大多数当代的年轻人而言,通过敲击键盘写字、借助屏幕阅读,已成为生活和工作的主要方式,因此提笔忘字恐怕在所难免了。近年来,人们已经觉察到现代科技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不少文化活动和...
查看更多
两大传统漆艺展示交流活动在汉举行
2015.01.22
其他新闻
“无漆不成器”,古老漆艺曾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但随着天然漆被化学漆替代,传统漆器成了收藏者的宝贝、博物馆的展品。如何让传统漆艺走进现代生活?如何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前提下,实现“改良制作,提高品质”? 1月14日,由文化部非遗司组织全国漆艺领域的专家、非遗
传承人
及企业、高校、设计公司代表,在武汉举办“漆艺传承与创新展示交流活动”。“国家级漆艺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作品展”在省美术馆同期开展,琳琅满目的作品展现了我国漆艺各个流派的特色和成就...
查看更多
“非遗”
传承人
粟田梅的“锦绣人生”
2015.01.22
人物
“侗锦图案的民族风格鲜明,色彩亮丽和谐,品质高雅凝重,编织工艺非常独特。”在湖南通道县雄关侗锦坊内,头裹灰色锦帕、年过5旬的侗族妇女粟田梅,向游客介绍“国宝”侗锦。 侗锦古称“纶织”,系侗族女性世代相传的纯手工织物,至今有逾2000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织锦之一。侗锦图案大多取材动植物、器皿等造型,反映侗族的审美情趣及追求天地和谐共存的文化心理。 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是侗锦织造技艺主要分布区。2008年...
查看更多
拉萨堆绣唐卡
传承人
罗布 “绣”出来的美丽人生
2015.01.22
人物
导读: 堆绣唐卡,也叫剪贴布扎花唐卡,与酥油花、壁画并称为藏传佛教艺术“三绝”,是藏民族特有的民间手工和绘画技法相结合的造型艺术,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堆绣唐卡的制作方法,在西藏唐卡制作中独树一帜,讲究拼、缎、刺、绣、缝等,其画面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目前,拉萨堆绣唐卡已经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拉萨堆绣唐卡的
传承人
,罗布在将近30年的学习创作中,制作完成了17幅200平方米左右的巨幅堆绣唐卡作品,以及80...
查看更多
非遗文字传承:陕西biang字意外找到安徽兄弟
2015.01.22
专题报道
陕西的biang字 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民族图书馆近日主办的“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书写与传播”专题展览中,来自陕西特色小吃biang biang面中的biang字,第一次走进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这也是biang字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展览中进行展示。这次biang字一出江湖,不仅立即引来国内专家、学者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工作者的兴趣,还意外地找到了远在安徽的一个“小兄弟...
查看更多
1
155
156
157
158
159
122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