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14   星期二   农历八月廿三   寒露 寒露
搜索
专题报道
津门法鼓“申遗”成功面临后继无人窘境     日前,在河西区挂甲寺街第二届民俗文化节上,河西区挂甲寺庆音法鼓和杨家庄永音法鼓在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后首次同时亮相。然而,就在人们惊叹于两大法鼓变化多样、优美动听的同时,却难以忽视两大法鼓所面临的后继无人的窘境。      虽然“申遗”成功,但并未给两大法鼓带来意想中的“实惠”。会员们顶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环,却在苦苦支撑着祖辈传下来的民俗文化,他们迫切希望法鼓能够得到来自社会更多的实际保护...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老字号:空荡大街上的宝贝     前门大街能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年四季源源不断作为潜在消费者的旅客,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块招牌,远比在其它地方树多少块天价广告牌更加有效。   “您吉祥,里边请了您!”两溜身着长袍马褂的服务员,躬身哈腰,将一桌顾客让进店里。   2008年8月7日早7点,有着200余年历史的清真菜肴著名饭馆――条龙羊肉馆因门口排队等候的顾客过多,提前半小时就开门营业...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宝马公司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日前,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与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根据合作协议,宝马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部分启动资金和基金的组成部分,专门用于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此同时,于14日再次启程的2008“BMW中国文化之旅”将成为本次合作的重要活动。这是中国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威机构与企业首次...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世界手工艺大会将首次在中国杭州举行     本网讯   主题为“振兴世界工艺美术,传承人类手工技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共创手工劳作辉煌”的2008世界手工艺大会将于11月4日――11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世界手工艺大会即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大会,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工艺(集团)公司主办。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orld Crafts Council,简称WCC)于1964年成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A类组织,是一个国际非盈利性非政府...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自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      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大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支持,逐步建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规范和话语体系;二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对策,最主要的两种形式是“记忆工程”和培养“接班人”,以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进一步科学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定地域环境下的一定人类族群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外化表现形式,是世代传续下来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追求,不...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重建:羌族艺术的民间“复生”     “5·12”大地震,羌族遭受重创。  北川、茂县两个羌族博物馆被毁,上百座极具羌族特色的民居、碉楼化为乌有、40多位羌族文化传承人和学者丧生,羌族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  如何延续羌族的文化血脉?这是震后政府、媒体和有识之士都相当关心的问题。甚至在北川县城选址重建等问题上,羌族文化也作为重要因素被考量。  在对北川的走访中,记者无时不在寻找活跃的羌族文化的踪迹,终于欣喜地看到了它――  它是一个完全由羌族组成的艺术团...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申城首办“回望·非遗”系列演出    六百年昆曲、千年古琴、悠远长调、神秘木卡姆,这一系列中国文化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将在黄浦江畔的80岁音乐厅里,绵延畅响。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响应国家加强和保护“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导,由东方文化卡发行单位上海东方汇融文化商务有限公司、上海音乐厅首次发起,携手上海市教委推出的“回望·非遗”系列文化活动,昨天在沪宣布启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千年楷雕传儒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 曲阜楷木雕         作为我国一项有着地方特色的手工雕刻艺术品种,曲阜楷木雕因为有与孔子相关联的特殊文化背景而成为孔家最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品,同时也是曲阜民间盛行的馈赠佳品。2008年,曲阜楷木雕以其精湛、独特的雕刻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兴国山歌:传唱不衰的艺苑奇葩    江西兴国县是“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兴国山歌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国县通过培养山歌继承人,山歌文化进校园,挖掘整理传统山歌资源,开展群众山歌文化活动,使兴国山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继续绽放着夺目的光彩――  黄志勇 梅玲/文 赖福鑫/图    落在红土地上的艺苑种子    兴国山歌“唐时起,宋时兴”,世代流传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宋朝中叶,一种叫“跳觋”的迷信活动从闽西一带的客家人中流传到兴国,与兴国山歌...
查看更多
人物
孙毓敏:卷拔心犹不死    在中国的京剧圈子里,孙毓敏是有名的荀派“活红娘”。剧作家吴祖光曾称赞她“功崇唯志,业广唯勤”;目睹其坎坷人生的老作家李则评价她“楚有卷草,拔心犹不死”。  在京剧艺术走出象牙塔,传统文化增强竞争力的改革中,孙毓敏更是一个自觉的弄潮人。日前,她专程来沪举办讲座。已近古稀之年的艺术家精神矍铄,话语间流露出一以贯之的率真与开朗,还有那股不服输的精气神儿,恰似她喜欢穿的红色上装:美丽、生动、热烈。  难忘恩师“牵马坠镫”孙毓敏1940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