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卓舞(斯马卓)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斯马卓是藏族民间艺人表演的娱人性腰鼓舞,属卓舞的一种,因主要流传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斯马村而得名,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位于日喀则东部、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贯穿东西,气候相对温和,具有季风和干旱高原性气候特征。 斯马卓舞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表演场面气势恢宏,气氛欢快热烈,时而舒缓,时而奔放。舒缓时边唱边舞,击鼓动作显得悠闲自得;奔放时只舞不唱,动作幅度大,击出的...
查看更多
卓舞(热振曲卓)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热振曲卓是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江多村周围、热振寺附近的传统卓舞。林周县位于拉萨市东北面,拉萨河上游及澎波河流域,山水毓秀,人杰地灵。热振寺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祖寺,被人们誉为“歌舞的海洋”的雪域高原与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为热振曲卓的
传承
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热振曲卓的内容与形式较为独特,其艺术风格和韵致、音乐声腔、表演形式,都保留了说、唱、跳的原始形态。清脆的音律、宽宏嘹亮的唱词与气势恢宏的伴唱相得益彰,舞姿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技巧。热振曲卓分为...
查看更多
锅庄舞(甘南锅庄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藏语里,“锅”是圆圈的意思,“庄”是舞蹈的意思,锅庄即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又称“果卓”“歌庄”“卓”等。甘南锅庄舞是主要流传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临潭县、合作市的锅庄舞。 锅庄舞与藏族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内容包括展示劳动场面、颂扬英雄和表现风俗习惯等。甘南锅庄舞早期带有祭祀性质,是无伴奏的集体舞,舞步分郭卓和枯舞两大类。郭卓是走舞,枯舞是转舞。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可以边舞边唱,多...
查看更多
傩舞(萍乡耍傩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萍乡耍傩神是流布于江西省萍乡市的传统傩舞,是一种戴面具的舞蹈。傩,即“驱鬼疫之祭”,本是一种原始宗教仪式,赣傩在中国傩文化中影响巨大。萍乡地处赣西,与湘东醴陵、浏阳两地接壤,春秋时期属于吴国,战国时期属于楚国,自古就有“吴楚咽喉”之称。史载“楚人好巫”,古属楚地的萍乡在历史上巫傩盛行,流传着“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的说法,为萍乡耍傩神的
传承
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萍乡耍傩神是傩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唐、葛、周三位将军为主神,以“驱疫逐鬼”为手段,配合...
查看更多
狮舞(瑶族布袋木狮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布袋木狮舞又称“舞龙犬狮”,是瑶族过山瑶世代
传承
的传统舞蹈,分布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三水乡和瑶安乡,以及邻近的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荆竹乡、子良乡,郴州市临武县西瑶乡等瑶族聚居区,以连州市三水乡云雾村所属的挂榜自然村最具代表性。 瑶族有借助狮子的动态造型,寓意先祖迁徙的艰辛过程,表达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文化传统。瑶族《评皇劵牒》记载,盘瓠死后,评王即传下敕旨:“儿女莫违孝道,含哀祭奠,择山随葬。”“聚集一脉男女,生熟表散,木狮长鼓吹笙歌,祭祀歌乐盛会,务使人欢...
查看更多
狮舞(上川黄连胜醒狮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川黄连胜醒狮舞是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世代相传的民间舞蹈。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合、开屏等社区,以及相邻西乡街道河东、河西、蚝业、乐群、盐田、臣田等社区,是该项目的核心
传承
区域。 深圳市宝安区一带素有舞狮的传统,每逢节庆神诞等重大活动,人们以舞狮期盼如意吉祥。20世纪初,上川人黄连胜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创编了醒狮舞。该项目从此在宝安世代传习,并随着黄连胜在香港开馆传艺,传到其他地方。上川黄连胜醒狮舞表演包括武术引路与狮舞表演两部分,又有广场和破阵两种表演方式。广场...
查看更多
龙舞(安仁板凳龙)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仁板凳龙是流传在四川省达州市的传统龙舞,主要分布于达州市大邑县安仁乡及周边麻柳镇、檀木镇、花红乡、东兴乡、大滩乡等20多个乡镇。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多为“湖广填四川”时湖南籍移民后裔。 安仁板凳龙主要在祈雨、年庆等活动中表演。其主要道具板凳龙工艺原始,形状古朴。龙头、龙身通常以长条木凳为基础,用竹篾条制成,再以稻草、苞谷壳等5种农作物秸秆做装饰,象征“五谷丰登”;以板凳的4条腿作为龙腿,寓意“四季平安”。安仁板凳龙有多种表演形式。由3名男性表演时,前两人...
查看更多
龙舞(板板龙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板板龙灯俗称“板板灯”,系板凳龙的一种,是流传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的传统龙舞。它主要
传承
于慈利县龙潭河、二坊坪、高桥等乡镇的18个村,辐射至常德市桃源县的黄石镇和九溪镇。 养蚕、植麻、种棉,是慈利民众重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来源。人们祈盼风调雨顺,桑、麻、棉丰产,因为龙王管风雨,所以迎春必祭龙,春祭龙灯之俗由此而来。《慈利县志》载:“有所谓板灯龙灯者,……数十百凳,联为一龙,亦诡异观矣。”板板龙灯以布锣、布号开道,以蚕灯置于每户织布机坐板上为龙身,以穿插桑林...
查看更多
龙舞(王贵武龙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王贵武龙灯是主要流传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的一种大型集体民间传统龙舞。它将武术与舞龙相结合,“以文育武、武中谋术、术里创龙”,故得名“武龙灯”,主要在春节以及其他大型庆典活动时表演。黄石王贵庄和大冶湖周边地区为其核心流布区,后逐步延伸至黄石市、大冶市的广大城乡和鄂东南地区。 王贵武龙灯的特征主要凸显在“武”字上,是一种将传统武术的“武之功”与龙灯表演的“舞之艺”完美融合的龙舞。每到农闲时节,当地民间便组织青壮年劳动力练习王贵武龙灯。王贵武龙灯队由3条巨龙组成...
查看更多
龙舞(徽州板凳龙)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徽州板凳龙是主要流传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传统舞蹈表现形式,因龙身由一条条特制的板凳首尾相连而成,故名“徽州板凳龙”,以流口、汪村、鹤城等3个乡镇为其核心
传承
区域。 徽州板凳龙就地取材、参与性广、气势恢宏、动作简单、寓意深远。徽州板凳龙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长度各村各不相同,一般为一户一节,村庄越大,龙身也就越长。龙头与龙尾由祠堂族长请专业匠人制作,龙身部分则由村民各自负责。龙身板凳一般用杉木板制成,长1.5米,宽20厘米。凳面首尾两端各凿有圆形洞眼,一...
查看更多
1
26
27
28
29
30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