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7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十四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抢救工作
2008.10.13
论坛
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抢救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巫允明 能来参加“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我十分激动。为大家所共有的为汶川大地震所造成人员伤亡和文化遗产破坏而痛心、为各方群策群力共同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与行动而感动,也为能在地震发生后的第19天就召开“如何抢救羌族文化遗产”的座谈会而激动外,还有因我在从事长达30多年的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研究过程中,羌族祭祀与舞蹈文化的丰富、古朴与俊美,却始终少有宣传与重视,至今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解玺璋:比“申遗”更重要的保护
2008.10.09
论坛
解玺璋:比“申遗”更重要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是要保护它得以生存的环境和空间,拆旧建新是最不可取的。 这几年热了“申遗”。世界级的、国家级的、省市级的,上上下下,都在搞。据说,一些省市为了争夺某个项目的归属权,甚至打起了口水战,有点旧时代跑马圈地的意思。这也表明,大家都晓得这件事的分量,不肯小觑。 所谓“申遗”,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遗产有物质和非物质的区别,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提法,说明了我们对于遗产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进步...
查看更多
在保护中
传承
民族民间舞蹈,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2008.08.28
论坛
在保护中
传承
民族民间舞蹈,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刘 丽 近年来,云南省借助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优势,大力发展舞蹈文化产业。通过商业化运作,舞蹈文化产业以越来越成熟的市场定位在推介云南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与旅游文化之间的双向效应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地方旅游文化中的重要项目,既有利于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同时又适应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宏观而言,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与旅游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双向效应――地方民间舞这一文化特...
查看更多
让村落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水之源”
2008.08.07
论坛
让村落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水之源” 杨福泉 作为各民族文化的载体,村落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养育和
传承
至关重要,没有这些文化的载体,就谈不上文化的保护和
传承
,也谈不上各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 一 村落是人类群体生活、居住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区域单位,是人类由游牧狩猎社会走向原始农耕畜牧业所产生的一种定居形式。在世界上,差不多每一个种族和民族都经过村落社区阶段。即使到了现代,村落也是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重要区域形式。只是社会关系和活动形式已...
查看更多
30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2008.07.25
论坛
30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何星亮 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遗产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民族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改革开放30年来,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和政...
查看更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
2008.07.24
论坛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邹启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公约》)于2003年10月1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顺利通过,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公约》于2006年4月生效,目前,已有97个国家批准加入了《公约》。我国于2004年8月批准加入了《公约》,成为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公约》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生效,并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拥护,证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顺应了当今各国的需...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分析
2008.07.22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分析 王鹤云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科学资源,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做了直接或间接的描述。笔者认为,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和象征,是人们进行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互动
2008.07.14
论坛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互动 吕品田 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下,有着出口创汇优势的工艺美术为国家赢得了支持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巨额外汇。在工业生产力尚且薄弱的岁月里,工艺美术以综合实用性和审美性的价值创造,为满足社会需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在宣传新中国的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现代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飞速发展,工艺美术的特殊经济地位也就此失落...
查看更多
羌族文化今何在
2008.07.09
论坛
羌族文化今何在 宋兆麟 最近在羌族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伤亡,也毁坏了许多羌族文物,令人痛心不已。但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是消灭不了的,它的文化会存在下去,羌族也不例外。它们存在于文物中、历史图卷和照片中,也存在于巫图之中。羌民以人力犁地 文物中的羌族 这次汶川地区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也给文物很大伤害。我们除以举国之力进行救灾之外,作为文物工作者,也应该为抢救当地文物做一些实事,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要迅速维修...
查看更多
生民之殇 文化之役
2008.07.07
论坛
生民之殇 文化之役 刘大先 汶川萝卜寨――绣花的羌族妇女杨源/摄 5月12日距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轰轰烈烈与凄凄惨惨,温情的瞬间,壮怀的一刻,无数的伤心欲绝,无数的惊心动魄,无数的感恩与警醒,关于地震,关于民心,关于慈善,关于复兴,千言万语、兜转离合,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那个哀伤的5月,那些在地狱的关口挣扎拼斗的人们,他们的命运与悲欢,无端让人想起70年前的一首歌曲:“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正顽强地抗战...
查看更多
1
174
175
176
177
178
18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