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羌族文化保护:从浩大声势到切实行动
2008.07.07
论坛
羌族文化保护:从浩大声势到切实行动 徐 平 “5·12”汶川大地震给羌族聚居的四川省北川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造成巨大的创伤,羌族同胞的损失尤其严重。作为一个历史悠久而人口只有30多万的少数民族,羌族文化的命运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连日来,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界,都在为保护羌族的古老文化积极行动。更多的人,通过更多的渠道,也表达着对羌族文化的关注和灾区重建的支持。从互联网上的相关消息,让人深切感觉到大家对羌族...
查看更多
申遗是契机 而不是蛋糕
2008.06.30
论坛
申遗是契机 而不是蛋糕 ――从韩国"端午祭"说起 今年端午节,特别热闹。龙舟竞渡,倒海翻江;游龙探亲,和谐坦荡;艾粽飘香,更重内涵;颂诗祭贤,又谱新章。只因是中国法定的第一个端午节,更因韩国“抢注”的讹传。前年一则消息的误导,刺痛了龙的传人的神经,人们要抗诉,要挑战,要张扬:端午节,我们的节日!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节日! 其实,韩国的“端午祭”并非抢注了我们的遗产,它们的“端午祭”源起于该国新罗时代(公元前57年至...
查看更多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
2008.06.29
论坛
摘要: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大成者。文章对在羌族原始宗教及羌族民族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释比”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公社时期。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羌族的原始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得以延续下来。对于羌族原始宗教的基本情况,笔者曾有拙文加以介绍,今成此文,想对在羌族原始宗教及羌族民族文化、生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释比”作进一步的研究...
查看更多
《乐经》何以失传
2008.06.24
论坛
《乐经》何以失传 项 阳 “《易》、《诗》、《书》、《礼》、《乐》、《春秋》为六经,周秦之际已有此称”(《皇清文颖》)。有意思的是,当《乐》被奉为经典之时,却已“失传”。这《乐》究竟是什么,又何以失传呢? 纵观中国之文化传统,两周时期能够被后世认定为乐之经典样式者,应该是礼中用乐。“礼之品有五:吉凶军宾嘉是也。五者其别有三十六,《周官·大宗伯》备言之是,典礼之官于此五者无所不掌。今舜欲求典礼之官,乃使之典三礼。孔氏谓三礼为天神、地祗、人鬼之礼...
查看更多
创造“非遗”整体性保护的社会环境
2008.06.20
论坛
创造“非遗”整体性保护的社会环境 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一个世代绵延的文化
传承
过程。如果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即发现它的活态流变性是其
传承
的一个重要规律。它的
传承
过程好像极其缓慢,缓慢得让人似乎察觉不到它的十分细微的变化,但它的
传承
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不停息的衍变中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并行。而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积淀,呈现为人们的精神、情感或生产、生活形态,成...
查看更多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上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2008.06.17
论坛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上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陈勤建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然而,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一些地区,田山歌缺少田,灶头画没有了灶,农民画没有农民,手工棉纺没有了棉田等;另外,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一些带有江南水乡细致婉约特色的类别也难以
传承
下去,如精工细作的顾绣,曲折悠扬的江南丝竹等;有的类别需要的不仅是技艺,还有深厚的绘画功底...
查看更多
论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进步
2008.06.17
论坛
论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进步王 宁 一 文化遗产保护对现代社会进步的潜在推动作用 联合国提出保护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措施,并通过申报,施行跨国的项目管理,至今不过五年,但是,它的巨大影响已经日益显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从乡镇到省市、从专家学者到广大民众掀起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文化关注热潮。这种“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不仅在我国水平很高的非物质遗产展览会和演出上可以看到,就是从旅游宣传的媒体广告上,也可见其一斑。中国正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上追赶世...
查看更多
从传统节日看中国人的和谐理念
2008.06.11
论坛
从传统节日看中国人的和谐理念 ――以端午礼俗为例何星亮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源流久远,有些节日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节日不仅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且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保护和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也是社会各界的共识。保护和
传承
传统节日,不仅是满足各民族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天中节”等,南方民间多称“五月节...
查看更多
论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8.06.10
论坛
论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刘守华 2006年新年伊始,我们就迎来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件大喜事,文化部公示了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批推荐保护名录518项,其中湖北省占了20项,随后又在北京举办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使人们眼界大开。当下又值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向前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8月,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制订的《保护非物...
查看更多
根深才能叶茂――浅议本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关系
2008.06.10
论坛
根深才能叶茂――浅议本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关系王军利 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让人担心的。好在,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从来不乏忧国忧民之士。尤其是近代,饱尝外忧内患的中华民族,在抵御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经济萧条之后,我们洗心革面,奋起直追,国民经济在短短二十余年里又龙腾虎跃。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新的忧虑又展示在我们面前,那就是现代西方文明对我国本土文化的毁灭性冲击。 经济...
查看更多
1
175
176
177
178
179
18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