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立夏
搜索
要闻
2018年8月24至2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协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恭王府博物馆特别支持的“中国目连戏展演”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举行。这次演出汇集了泉州提线木偶戏、安徽马山目连戏、莆仙戏、川剧、绍剧(调腔)、祁剧、新昌调腔、弋阳腔7个声腔8个剧种,展示了《四将开台》《上寿》《追荐功果》《劝姊开荤》《大开五荤》《女吊》《花园罚誓》《调无常》《过奈何桥》《叩地狱...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由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承办的全省传统工艺融入新旧动能转换培训班在济南举办。    本次培训班分3期,每期3天,对全省所有传统工艺类省级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传统工艺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负责人进行了培训,总培训人数近400人。培训期间,还邀请国内外非遗专家就“新旧动能转换与传统工艺的关系”“如何推动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进行了专题讲授。    近年来,山东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履行自身职责,采...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6期:2018年8月13日—8月26日 本期信息一览:   ▲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 第四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培训班开班 裴景岭主任开班致辞 2017年2月,河南省文化厅启动“河南省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这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能使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更能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力。为了提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者与传承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水平及法律意识,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推动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有效开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8年8月21日至2...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展开波澜壮阔的40年文化改革发展长卷——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文化治理体系,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文化事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短缺的文化生产供给、零散的文化经营活动到繁荣活跃的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从较为封闭单一的对外文化交流到以我为主、多层次、宽领域文化开放格局……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伟大实践,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我88岁了,等了10年了,还要再等多少年,才能等到我们自己的工艺美术馆建起来?工艺美术是美术史的开头,作为视觉形象,它体现了每一个时期的审美观,作为实用产品,它又反映了一个时代、一定社会阶段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水平。它发展了几千年了,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文脉传承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何故我们连自己的工艺美术馆都没有了呢?这是我每每想起都痛心疾首的事情。我想在这里呼吁,尽快建起我们自己的工艺美术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在“经典的力量”工艺美术专题学术研讨会...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肉孜·巴吾东(左一)与徒弟一起制作都塔尔和弹布尔    沿着荒漠边缘平直的公路前进,水源丰富的地方多是村庄。记者近日来到距离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城6公里处被誉为“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加依村,探访村中的传统技艺。    “十步之内,必有工匠”    一进加依村,一排排以黄土和麦草手工涂抹的民居墙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有趣的是,加依村的墙面涂抹并不讲究平整,布满均匀分布的泥包,再配上民族风格的门廊装饰,平添了几分质朴又迷人的风情。村民介绍,这一建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女孩子们在巧娘娘面前唱巧    编者按:今年七夕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开展了七夕节体验式采访活动,本报记者分赴甘肃省西和县、山东省沂源县、广东省广州市进行实地探访,体验了当地独特的七夕节俗,感受到了地方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在甘肃西和,姐妹们载歌载舞,祭祀祈福;在山东沂源,牛郎织女景区人流如织,人们触摸到爱情的温度;在广州市,人们摆七娘、拜七娘,向仙人祈求的内容已从乞缘、乞巧扩展到乞福。通过三地四天的探访,记者最直接的感受是在各地政府的引导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迎织女仪式现场    编者按:今年七夕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开展了七夕节体验式采访活动,本报记者分赴甘肃省西和县、山东省沂源县、广东省广州市进行实地探访,体验了当地独特的七夕节俗,感受到了地方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在甘肃西和,姐妹们载歌载舞,祭祀祈福;在山东沂源,牛郎织女景区人流如织,人们触摸到爱情的温度;在广州市,人们摆七娘、拜七娘,向仙人祈求的内容已从乞缘、乞巧扩展到乞福。通过三地四天的探访,记者最直接的感受是在各地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广州市民在祠堂观赏巧姐们制作的手工艺品    编者按:今年七夕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开展了七夕节体验式采访活动,本报记者分赴甘肃省西和县、山东省沂源县、广东省广州市进行实地探访,体验了当地独特的七夕节俗,感受到了地方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在甘肃西和,姐妹们载歌载舞,祭祀祈福;在山东沂源,牛郎织女景区人流如织,人们触摸到爱情的温度;在广州市,人们摆七娘、拜七娘,向仙人祈求的内容已从乞缘、乞巧扩展到乞福。通过三地四天的探访,记者最直接的感受是在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