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热贡艺术、土族於菟、黄南藏戏等“非遗”将纳入整体性保护         8月27日,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设立,这标志着由热贡艺术、同仁古城、热贡六月会、於菟以及藏戏等文化形态构成的热贡文化进入了整体性保护的轨道。当天,颁牌仪式在西宁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宋秀岩,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省人大、政协及黄南藏族自治州有关领导等出席仪式。    周和平在颁牌仪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民族医药保护、发展30年    30年,民族医药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其中不少被列入“非遗”名录  1979年在青海卫生厅主管民族医药的诸国本,开始有机会接触当地众多的藏医药和蒙古医药;1986年调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后,分管的还是民族医药;1997年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以后,更是致力于民族医药的整理和发掘。  对于民族医药30年来的风雨征程,诸国本最大的感受就是社会对民族医药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民族医药指的是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它不是中医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侗乡特色艺术教育:把家乡的民俗编成舞蹈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如何将这些传统的艺术精萃与中小学教育结合起来,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湖南新晃的侗乡特色艺术教育,也许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最西部,这里崇山峻岭,民风纯朴,侗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在侗乡广为流传的傩戏、傩技、酒歌、盘歌、土号以及竹王传说、踩歌堂等,以其独特的原生态魅力,吸引着四方来客。这些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蒙联合开展蒙古族长调民歌田野调查     近日,中蒙蒙古族长调民歌田野联合调查工作在蒙古乌兰巴托启动,两国专家将前往蒙古国中央、肯特、布尔干、巴彦洪戈尔、东戈壁等8个省开展调查活动。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余洪耀在启动仪式上说,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中蒙两国人民共同创造并继承、发扬的世界文化遗产。中蒙联合开展蒙古族长调民歌田野调查是两国在文化领域成功合作的具体表现。余洪耀代表中国政府向蒙古国教育、文化和科技部捐赠了价值60万元人民币的相关设备,用于这次联合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用法律之剑保护侗族大歌 范怡倩   侗族大歌表演 (资料图片)      编者按: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民间文艺、手工艺、传统农业知识等传统知识,其经济价值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却是一个国际性难题。  贵州省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大省,在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经过5年的前期调研和学术探讨,贵州省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已列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008年立法调研计划。这是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贵州从江: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能双赢吗? 潘年英     时至今日,如果仅以某种惯常的社会发展指标来衡量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社会发展水平,它还是比较落后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从江“低水平”和“慢速度”的发展却带来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即令人艳羡的丰富多姿的民族原生态文化和几乎令人嫉妒的舒适、安全、和谐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这种惬意和舒适的生态环境,正构成了今日弥足珍贵的后现代文化资源。  天生丽质的从江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开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纲...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保护“非遗”重在扎根          广州市文化局近日公布了广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广东音乐、醒狮、粤剧、广绣、广彩、牙雕、玉雕等领域共30名传承人入选,平均年龄64岁。其中,不少项目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8月14日《羊城晚报》)  “非遗”绝后,这并非广东独有的现象。既然称之为“遗产”,就说明它们是时光的礼物。千百年来,它们曾经那样生机盎然、风行不衰,然而,传统农业文明的消逝带走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许多“非遗”都无法跨越社会转型...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传承人的风采――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    本网专稿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自2008年8月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开幕以来,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    作为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重要文化活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突出了“活态传承”的核心理念,通过羌族刺绣、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厦门漆线雕技艺、剪纸、苏绣...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传承民间技艺 为奥运添光彩――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风采     2008年8月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隆重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为载体,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进行传承,因此被誉为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作为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重要文化活动,本次展览突出了“活态传承”的核心理念,通过传承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