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8   星期二   农历六月十四   
搜索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将获工作津贴    记者日前从文化部了解到:从今年开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将获得中央财政拨发的8000元工作津贴。  目前,文化部已公布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28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77名。为进一步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今年开始,文化部将于单数年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双数年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考虑到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的实际困难,此次津贴发放将适当增加受灾地区国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历史悠久的双合成郭杜林晋式月饼     由文化部审定,国务院批准,山西省双合成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立了以双合成郭杜林月饼为代表的晋式月饼在全国月饼行业的崭新地位。   郭杜林月饼外观油亮、饼纹清晰、入口香馨、食之酥软、余味绵长,是晋式月饼的典型代表。据了解,郭杜林月饼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原是太原一家糕点铺的姓郭、杜、林三位师徒,一次饮酒过度,使和好的饼面发酵,因为怕东家责怪,三人急中生智,往发酵的面中掺合生面,并加碱面...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女书习俗: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    江永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西部和南部与广西桂林地区为邻,隶属永州市。江永女书流传于江永县仅有两万人口的上江圩(包括上江圩镇和铜山岭农场及周边的个别村落)一带。该县的潇浦镇、千家峒瑶族乡、允山镇、黄甲岭乡等地历史上也曾流传过女书,但在60年前即已先后消失。    江永县女书文化村浦尾村举办了一场原生态的女书习俗――坐歌堂,吸引了全村男女老少及邻村的乡亲300余人前来观看。在大红花轿、凤冠霞帔、婉转女歌及锁呐的映衬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推杆”背后的羌族文化     2008年8月8日17点50分,融汇三种羌族文化(推杆、皮鼓舞、锅庄舞)精髓、作为四川参演节目的《羌族推杆》,在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盛装亮相:男演员肩扛木杆,身穿藏青色羌族服装的女演员被挑在木杆两头、举在空中。之后,阵形变换,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紧接着,在观众的欢呼中,全场最长的木杆登场了――8.1米的木杆,顶端上挑着一名女演员在空中旋转。木杆底部,10位男演员犹如撬动杠杆一样巧妙用力,一人当起了杠杆支点,另外4人压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    一、简介    海南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宋代以前,黎族妇女就会纺织布,织出彩色床单幕布。"崖州被"曾远销中原。旧时,在黎族地区,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都可以看到一件件出自黎家妇女之手的筒裙、上衣、头巾、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及龙被、壁挂等精美的织绣艺术品,丰富多彩的图案,美不胜收的花纹,展示了南国乡...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座谈会召开    本报济南11月12日讯国内首部系统总结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近日出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山东出版集团、省文联今天在济南联合召开出版座谈会。    省委书记姜异康为该丛书作总序。总序指出,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齐鲁先民不仅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进一步加...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新华调查)保持“非遗”原味 探索市场开发――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基地调查     新华网宁夏频道11月13日电(记者艾福梅、张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市场开发的问题一直为各界关注。如何保护“非遗”的传承链?如何寻找市场开发和保持“非遗”原味之间的平衡点?     2008年9月,宁夏首个旨在为“非遗”项目提供创作、展示、营销平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基地”在银川市文化城揭牌,目前已有5名“非遗”传承人进驻其间。     这个整合了“非遗”传承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留住盛唐的清音雅韵    MTV、MP3、CD、彩铃、流行音乐榜、交响乐……在如今这个音乐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时代,如果有一天你特别想听听唐代宫廷音乐的清音雅韵,怎么办?其实根本没必要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唐朝。曾经繁华一时的唐朝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在当下亲耳聆听那个时代的音乐并不是一种奢望,在民间,在陕西省蓝田县一些鲜为人知的村落,我们还能沿着一座座寺庙、洞穴,寻访到唐代宫廷音乐的足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百年儋州调声:欢乐调声情长悠    “哥”对“侬”的爱---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华阴老腔原生态艺术     很早很早的时候,2000年前吧,在黄河渭河的交汇处,有一座西通长安的水陆码头。码头上一群船工,他们拉船时总是一人起头喊号子,众人跟着一起喊,一齐用力。有人用一块木头有节奏地打击船板,这号子便更有了一种号召,一种合力。黄河边上的船工就这样拉了2000年,一人起头喊号子成了一人主唱,众人跟着一起喊成了众人帮腔满台吼,木块击板成了乐器,黄河岸边于是有了一种独特的戏种――老腔...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