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苏绣(常州乱针绣)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常州乱针绣是中国苏绣的一个重要流派,1912年由杨守玉创制于江苏省常州市,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现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各地,尤其以常州市为代表,并流布至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社区。 常州乱针绣,一改“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传统平针刺绣手法,以素描和油画理念为主导,凭针作画,丝线达意,创造出纵横交错、长短并用的丝线绣面作品。其绣面,近看针法貌似紊乱,远看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杨守玉首创的《老人头像》《少女与天鹅》等常州乱针绣作品,曾经轰动华夏绣坛和画界。 一件完整常州...
查看更多
粤绣(珠绣)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珠绣是粤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传统美术表现形式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在明清时已广泛盛行于潮汕民间。其核心分布地区是粤东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其中以潮州最具历史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同时,向汕尾、梅州、河源、广州、韶关等周边区域扩散。 珠绣是用针线穿引珍珠、玻璃珠、宝石珠、珠片、晶石、胶石等多种材料,在画布、纺织品、花布、人造革、真皮等不同材料上绣出生动立体、色彩绚丽的图案,用来描绘大自然的花、鸟、虫、鱼以及人、物、事的...
查看更多
苗绣(湘西苗绣)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湘西苗绣是中国苗绣的杰出代表之一,是湘西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美术。其历史悠久,唐代史籍中已有苗族先民身穿装饰花鸟图案服装的记载。湘西苗绣现主要流布于湖南省湘西地区,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八县市及湘西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流布区域。 湘西苗绣广泛应用于服装、围裙、鞋帽、头帕、手帕、挎包、背被、荷包、钱包、枕顶、帐帘、门帘等生活用品中,以充满幻想的装饰艺术风格,对比强烈的图纹设计配色和突显意念的各式图腾标徽为典型特征。其纹样绣法及板块因地域差别而有差异,分...
查看更多
苗绣(松桃苗绣)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松桃苗绣,是流传于贵州省松桃县一带的苗族传统刺绣艺术。其历史久远,在汉代典籍中已有记载,现以贵州省松桃县为核心流布区域,并辐射至周边的苗族村寨。 松桃苗绣以苗族自制手工布料为底,采用多种针法将丝线颜色自由搭配,绣织成各种图案和花样纹理,从而达成视觉上的多维空间效应。其题材丰富,取材灵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生活趣事以及花鸟虫鱼、日月山川皆可入绣,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素朴生活、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松桃苗绣构图美观奇绝,夸张浪漫,写实亦写意,着重传神达意,凸显事物...
查看更多
挑花(巫溪嫁花)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巫溪嫁花,是流传在重庆市巫溪县并且辐射到渝、陕、鄂地区的传统刺绣技艺。它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与土家文化、汉文化、楚文化等文化及民俗风情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派和体系。 历史上,巫溪女孩十一二岁时便开始挑花,所绣绣品即自己未来的嫁妆,因此巫溪嫁花体现了当地少女对社会的认知,融入了对未来的愿景,充满了想象和不拘一格的表达,具有极强的创造力。 巫溪嫁花以世间万物、人生百态入绣。其用料选材朴实无华,主要材料有平布、纱布、彩线等,棉、麻、绢、缎也可。与其他传...
查看更多
惠安石雕(影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影雕,是一种利用“去黑留白、明暗成像”原理,融入绘画技法创造出的石雕艺术,由清代惠安石雕巨匠李周发明的“针黑白”工艺逐步发展而来。它以厦门市湖里区为核心分布区,在金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亦有分布。 影雕的创作过程全凭一根特制的合金钢錾,在锯切厚度为1.5厘米,并经磨光的玉昌湖青石平板或黑底纯色石板上,经打稿、画图、初雕、细雕、精雕等工艺流程,点凿出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以点缀线,以线构面,进而形成一幅作品。制作时,需精准把握明暗、层次、整体性,日复一日...
查看更多
泥塑(北京泥人张)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泥人张是采用可塑性好的粘土,运用工具压子,使用拍、削、压、滚的塑造方法制成泥塑艺术佳作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泥人张艺术的源生地为天津市,因张明山用泥捏塑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而得名,有近200年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泥人张的
传承
已面临艺尽人亡的绝境,仅有张景祜艰难维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景祜调入北京工作,不仅创作了众多反映新生活的彩塑作品,还来往于京津两地授徒传艺,培养了大批新人,他们后来成为北京泥人张的骨干力量。 北京泥人张遵循先上后下、先里...
查看更多
面人(天津面塑)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天津面塑是一种以小麦粉和糯米粉作为主料,加入自行研发的配制剂和保湿剂调制面团,用来塑造艺术品的传统手工艺。它起源于山东菏泽一带,清末由其创始者李师传入天津,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天津面塑材质优异、形制独特、技法整饬、线条流畅、造型传神、色彩典雅、飘逸灵动,且可永久保存。其题材广泛、技艺精湛、内涵丰富、意境悠远、底蕴深厚,是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品,深受不同层次人群的喜爱。其制作工序繁复,含4项21道工序。首先要将小麦粉和糯米粉加入配置剂,混合液体原料调制成团...
查看更多
柳编(临沭柳编)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临沭柳编是流传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它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的历史可追溯至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沭水之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杞柳的栽植、生长。通过选育良种、成片种植、科学管理,此地所产杞柳粗细均匀、光滑、顺直、无疤节,柔软且色泽一致,经剥皮、晾干、加工后极为适宜编织,为柳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临沭柳编历史悠久、就地取材、技艺独特、品类丰盛,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代表了齐鲁大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了中华...
查看更多
石雕(巴林石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巴林石雕是采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特产的巴林石进行雕刻艺术创作的工艺美术技艺,历史悠久,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和距今6000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了用巴林石雕刻的玦、佩、蚕、鸟等文物。该项目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12个旗县区,在内蒙古其他地区和福建、浙江等地,也有分布。 巴林石雕的主要原料为巴林石,学名为“叶腊石”,产地位于距巴林右旗大板镇45公里的查布呼草原特尼格尔图山,是赤峰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
查看更多
1
1335
1336
1337
1338
1339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