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8   星期二   农历六月十四   小暑 小暑
搜索
论坛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中的精华被定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并给予各项优惠政策,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各种补贴和帮助。但不得不承认,非遗保护仍面临很多问题,如公众了解度不够,缺乏推广途径,难觅传承技艺的接班人等。   其中突出的问题在于传承乏力,而传承人恰恰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核心是以人为载体,它的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亲人去世,本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伤心事,谁会在此时击鼓踏歌至通宵达旦?然而,在巴东县野三关、清太坪、水布垭等土家族聚居的村镇山寨,就有这样一种奇特的“丧事喜办”的民俗:在这些地方,一旦土家老人亡故,亲朋好友往往不约而同赶到孝家灵堂,参加跳撒尔嗬,借此为死者亲属排忧解愁,慰藉亡灵。人们在孝家灵堂跳撒尔嗬,一跳就是两三个夜晚,直到送亡人上山时为止。这种丧事喜办的形式,在当地叫做“热热闹闹陪亡人,高高兴兴办丧事”。     亦歌亦舞祭亡灵   按照土家人的习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侗乡,事事用歌,处处用歌,歌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如影随形,相伴终生。   2014年,贵州出台《多彩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发展行动计划》。从2014年开始,贵州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作为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并对民间传统节日给予补助和奖励。贵州未来5年持续开展侗族大歌传承等系列活动……这是为侗族大歌“活态传承、动态保护”提供的有利条件。同时还正在实施侗族大歌生产性保护与文化精品打造,拓宽展示空间,发扬市场价值。   随着贵州首届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发展百...
查看更多
论坛
  在非遗领域,一代代的传承人在继承老手艺的同时,创作了许多美轮美奂的非遗作品。然而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一些非遗传承人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技艺辛苦创造出的作品却常常面临被“仿制”、“山寨”的风险。   从模仿到生产,这是一个简单的制造程序,在中国文化产品中可谓屡见不鲜,还一度被赋予了一个专属名词——山寨。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是对某一群体和某一地域范围内的特定现象的演绎,在该范围内有普及和使用的公有性,因此产生了大量以模仿为主、从开始的模仿行为发展创新的“山...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傅端凤为金边皇家大学的学生们表演泉州提线木偶戏《青春梦》      受柬埔寨王国文化艺术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柬埔寨金边办事处的邀请,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福建省文化厅、新知华文书局(金边中国文化之家)协办的“中国福建木偶戏文化交流活动”于2015年3月11日至13日在金边成功举办。中国驻柬埔寨王国大使布建国,柬埔寨王国文化艺术部国务秘书萨姆拉丁•坎桑先生、蒙克沙尼女士...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灿烂悠久,其中,武术曾与国之兴衰紧密相连,武文化让中国人挺起了脊梁。在全国种类繁多的武术中,源于山东新泰的徐家拳融合南、北两派特色,独树一帜。经过近300年的传承发展,为抗击外来侵略、为国民强身健体,作出了贡献。2014年11月,徐家拳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北派融合创出徐家拳   3月3日6时许,春寒料峭,山东新泰市罗马广场上已有不少人晨练,徐家拳第十代传承人徐勤启也在其中。扎实的马步、矫捷地转身、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3月9日,辽宁省文化厅向社会公示了辽宁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共58项。其中包括了由沈阳市申报的刻瓷、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沈阳满族堆绫技艺和华山正骨诊疗技法等四项。   沈阳市从2005年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6年5月20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沈阳的谭振山民间故事、东北大鼓等非遗项目。2007年成立的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更是让沈阳的非遗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副省级城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春分是天文类节气。春分有两重含义,一是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各地昼夜时间相等。这一点古人也知道,讲究天人感应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另外一重含义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因此,华中地区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至于春分习俗,国家层面有祭日,民间则有看社戏、玩立蛋、荡秋千、放风筝等。   春分祭日,国之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非遗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 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开幕。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文学国等出席开幕式。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占文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来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论坛
  云南的少数民族传统技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技艺的产生和发展源自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群体,通过传承人的薪火相传得以保存、传续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许多具有独特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非遗技艺,凝结着特定群体的智慧创造,具备知识产权的一些特征,然而,运用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理论体系,在确定非遗技艺的权利主体和独创性时又似乎无从下手。笔者试从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保护的视角,探讨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     云南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