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蒋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7月生,上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木版水印技师。师从于书勤,得韦志荣指点,从事雕版工作五十余年,基本功全面而扎实,达到以刀代笔、刀头具眼的境界,对饾版和拱花版的制作有很高的造诣,尤以雕制再现原稿的笔墨形态和神韵的枯笔版见长。主刻的《十竹斋书画谱》获1989年莱比锡国际图书艺术展览国家大奖。《徐渭杂花图卷》尽显原作水墨神采,获1984年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举办的上海优秀图书评奖,获得特别奖。
查看更多
郑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6月生,安徽省歙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学时师从书画砚雕名家方钦树、方见尘父子学习绘画、砚雕技艺,2005年创办黄山市郑寒砚雕艺术中心。在继承传统砚雕的基础上,熔古铸今,刀法遒劲、老辣、简练,雕刻上深、透、镂、点、线、面结合,作品擅用石皮俏色,构思巧妙精致。作品《黄山胜迹印痕砚》和《中国龙砚》作为国礼分别赠送给日本明仁天皇和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2008年,作品《天圆地方罗盘砚》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奥...
查看更多
汪爱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2月生,安徽省绩溪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耳濡目染,对制墨有着浓厚的兴趣。1983年进入绩溪县胡开文墨厂从事徽墨制作工作,很快掌握了制胶、炼烟、和料、配方、制墨等多道工序。为弘扬制墨技艺,在继承传统灯盏炼烟和手工制墨的同时,整理搜集古旧墨模,与现代模具进行比较,开发研制出墨色光可鉴、上手硬朗、入纸坚润的超细纯油烟墨精品,使徽墨技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作为传承徽墨制作技艺的民间艺人,长期致力于徽墨的...
查看更多
王柏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10月生,安徽省岳西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桑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桑皮纸制作技师。出身于造纸世家,桑皮纸制作技艺第七代传人。自幼受家庭熏陶,14岁起随父亲王有贤学造纸,从业数十年。承袭传统技艺,以纯天然材料、辅料手工制纸,是当地著名的桑皮纸制作师傅。所制纸张纸质柔润、拉力强、不断裂、不退色、防蛀无毒、吸水力强,主要用于典籍修复及高级包装,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画修复及国家图书馆珍本善本修复特需纸张。纸张除销往天津、上海、武...
查看更多
次仁多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50年4月生,西藏自治区尼木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造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藏族造纸技师。尼木藏纸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中期,世代相传,多数是由家庭传承下来的。经过常年在家目睹父亲造纸过程,慢慢学会了该项技艺,并在数年的时间里先后教会了十名徒弟。能制造出不同花纹的纸张五六种,能制造出五种不同用途的纸张,如平常用于写字的纸张、绘画纸、灯罩、包装盒、修补纸。多年来,为藏族造纸技艺更好地传承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查看更多
玉勐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傣族,1939年5月生,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手工造纸技师。孟定镇芒团寨是当地手工造纸技艺保存最为完整的寨子。芒团寨有三十多户农户常年从事造纸,但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是玉勐嘎家。年轻时师从本村造纸老艺人扒叶勐剋。从艺四十余年间,熟练掌握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五步流程十一道工序,对采料时间、拌灰分量、蒸煮火候、漂洗、浇纸等关键环节把握得非常到位。傣族手工造纸常用于老百姓祭祀编扎、傣寺佛经...
查看更多
王兴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66年10月生,贵州省丹寨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皮纸制作技艺第十八代传承人。生长在古法造纸世家,15岁就跟随父亲学习并掌握了皮纸制作技艺及全部流程。在从事皮纸制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分别研制出彩色皮纸、嵌花纸(106款)、书画纸(贵纸)、古籍文物修复专用纸(迎春纸)等品种。2008年,以带徒的方式开始规模生产,同年,成立了丹寨县黔山石桥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带领合作社社员共同生产十大系列手工纸产品。曾...
查看更多
叶启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11月生,福建省武夷山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评茶师。师从江西上饶民间制茶师学习武夷岩茶手工传统制作,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武夷岩茶工艺的各道制作工序,后随父叶先顺学习武夷岩茶的审评及经营管理。从1961年起,始终致力于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的继承与研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传统技艺人才。此外还参与《中国名茶丛书》和《武夷岩茶》等武夷岩茶文本资料的整理与编写工作,主编有《名山灵茶...
查看更多
郭俊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2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陈醋酿制技艺(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0年参加工作,1996年任山西美和居老陈醋有限公司董事长。与总酿造师任立根坚守纯粮酿制独特工艺,完整保留“美和居”老陈醋熏蒸法酿制技艺。关键工序一道不减,如人工制曲、固态发酵等核心环节,始终坚持用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进行人工控制。在非关键环节,改进工艺,引进现代设备,采用科学化验分析方法,使老陈醋质量稳定提高有了科学依据和保证。为...
查看更多
郭双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3月生,山西省文水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杏花村汾酒酿制技师。17岁起进入杏花村汾酒厂工作,先后从事过制曲和酿酒等关键技术工作。最早拜师于汾酒清茬大曲奠基人张肇伟,后跟随其弟子邓同旺技师学习清茬大曲技术,在酿酒分厂期间,又拜技师王仓为师,系统学习汾酒酿造各个工艺流程。在总结前辈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制曲三法”,扭转了大曲质量的黑道、曲皮、烧心等状况,发明了“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保温方法和高...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