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下称“亚太中心”)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共同主办,文化部非遗司、外联局指导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师资培训履约班”于2016年11月7日至14日在上海大学举办。 开班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女士出席了第一期培训班开班式,文化项目的两名代表参加了培训。欧敏行女士在致辞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代代相传...
查看更多
论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积极正确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能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在10月29日,苏州刚闭幕不久的《传统工艺青年人才论坛》会上,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提出:正确认识非遗是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项兆伦的观点切中当前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的问题关键,正确的思想意识能更好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牢牢把住思想意识“总开关”也是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即将建成的曹禺大剧院曹禺纪念馆远眺花鼓戏《焚香记》剧照花鼓戏《生命童话》剧照花鼓戏《原野情仇》剧照花鼓戏《站花墙》剧照花鼓戏《情缘》剧照灵秀湖北,水泽胜境,古来同讴。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的小城潜江,江汉连通,沃野呈碧,锦绣大地,水润清华。11月的潜江,层林尽染,秋色灿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戏剧的芬芳。仿佛酿制着水乡特有的传统佳酿,第二届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节经过紧张的酝酿,即将在这座人文荟萃的小城隆重举行。花鼓戏是潜江人的情结。当地流行这样一句俗话...
查看更多
人物
美籍华人郑钰舜小朋友正在看赵如柏创作《青山清溪隐菁庐》    原标题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如柏木雕新作问世 千年楠木刻下写意山水     核心提示    木雕,被列“扬州八刻”之一,跨越数千年历史,蜚声海内外。记者昨获悉,刚刚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如柏,历经三年时间,新近完成一件金丝楠木雕刻作品《青山清溪隐菁庐》,气势磅礴,栩栩如生。    刀锋有乾坤 技法见匠心    清晨,赵如柏一如往日...
查看更多
人物
粟田梅在织机上织侗锦    不久前,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举行的大戊梁歌会民俗文化展示区现场,一位普通侗族妇女精湛的侗锦纺织技艺和她对侗锦文化流畅细致地讲解,吸引了众多宾客驻足观赏。这位侗家织女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侗锦代表性传承人”,牙屯堡镇香枫村村支书粟田梅。  今年52岁的粟田梅,12岁起就跟着母亲学织侗锦,并与侗锦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对有2000多年历史的侗锦纺织技艺在传承同时加以改进,使诗意盎然的侗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家纺行业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11月9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徽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建站座谈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主持会议,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黄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孔晓宏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孔晓宏市长介绍了工作站的筹建思路、工作推进等情况。单霁翔院长介绍了故宫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强大的科研学术资源、近年来文创工作的丰富经验及工作站筹建情况。   会上,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正式宣布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原标题为:当传统成为传说,何处安放我们的精神家园?——代表委员会诊“非遗”保护难题  这是一组令人痛心的数字:我国共有38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是全世界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然而根据民进中央在今年两会前的调研,在我国公布的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有250人去世,“人走技失”问题严重。  参加两会的多位代表委员指出,我国的非遗保护一方面普遍面临着市场萎缩、后继无人等困境;另一方面,一些以“非遗保护”为名的商业行为,正侵蚀、破坏着非...
查看更多
论坛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工作方针。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2011年我国非遗领域的首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6年9月10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唐卡艺术节暨精品展在拉萨八廓古城夏扎大院开幕。继2014年首届中国唐卡艺术节成功举办以来,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不断扩大,中国唐卡艺术节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也逐渐凸显,成为国内参与最广、水准最高、内容最丰富的艺术盛会。第三届中国唐卡艺术节不仅为国内外的唐卡艺术家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同时为国内外的朋友们深入了解西藏文化艺术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打开了一扇窗口。勉萨派唐卡的国家级传承人罗布斯达在指导学生画唐卡外国游客在夏扎大院内...
查看更多
人物
  “其实我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个木桶,看着简单,但把桶身做圆却不容易。”近日,没有工程任务的杨似玉在广西程阳八寨景区一座侗族民俗工艺馆中,向游客介绍侗族的木构建筑。这个两层的侗族吊脚楼,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里边摆满了楼桥模型、斧钻刨凿等侗家“宝贝”,游客总喜欢在此听侗家人勤劳与智慧的故事。这里正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似玉的家。  逢寨必有鼓楼,遇河必有风雨桥。风雨桥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