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江西公布127个省级非遗基地
2019.02.26
新闻动态
为进一步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保护
传承
,江西于2018年9月启动2019—2021年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研究基地、
传承
基地和传播基地申报工作。经过各地推荐、组织专家评审及公示等程序,江西近日确定并公布12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其中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0个、研究基地17个、
传承
基地21个、传播基地29个。 这些非遗基地涵盖面较广,包括高等学校(含高职)、科研院所、中小学(含中专、职高、技校)、企事业单位和...
查看更多
徐艺乙:构建新时代的工艺文化
2019.02.25
论坛
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有的通过批量生产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有的通过修旧利废以满足某些特殊需求,有的通过精工细作以传达某种情感或精神……因此,可以说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文化,它几乎横跨中国社会的所有历史时期。这一文化的突出特征是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创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开展造物活动;制作者与使用者共同探讨传统工艺产品的制作、使用规范,研究手工艺技术的相关学问;传统手工艺人在社会上广受尊重,传统手...
查看更多
史克滨:让中国龙舞向世界
2019.02.25
人物
在江西省南昌市,有这么一个人,35年如一日,痴迷于制作龙灯,依靠祖传的手艺,不断结合新工艺新技术,硬是创出一番令人称道的新天地。其生产的城南龙灯活灵活现,不但在国内鼎鼎有名,还漂洋过海,卖到世界五大洲。他就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南龙灯
传承
人史克滨。南昌市青云谱区青云谱镇城南村是个有着700多年舞龙历史的村落。每年春节期间,这里的人就会集资购买龙灯,举行盛大的舞龙活动,年复一年。几百年过去了,舞龙文化依旧不变。史克滨的父亲是村里有名的扎龙高手。16岁起...
查看更多
山西岚县面塑薪火
传承
“80后”冀让传统技艺走得更远
2019.02.25
专题报道
23日,34岁的山西省吕梁市面塑
传承
人刘丽丽在蒸花馍的间隙,不时和微信好友互动。在刚刚结束的山西省第三届花馍艺术展上,她认识了许多来自中国各地的面塑
传承
人,随即组建了好友群。“每个地方特色不一,但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将这门技艺
传承
发扬。”作为较年轻的
传承
人,刘丽丽更觉自己身担重任。岚县面塑是岚县的代表性传统技艺,民间的婚丧嫁娶都有不同内容的面塑作品,从正月初一的“面花花”“面枣山”,到正月二十五的“点灯灯”,再到清明节的“蛇燕燕”“寒食食”,七月十五中元...
查看更多
听非遗
传承
人讲述老手艺的新故事
2019.02.25
专题报道
编者按 日前,《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公布,对非遗
传承
和保护、传播和发展提出多项新规,非遗
传承
和保护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非遗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是一个文化现象整体。它不只是一件件体现文化传统的产品或作品,更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当前非遗
传承
保护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让非遗技艺“活”起来,在活态
传承
中融入百姓生活?记者走近四位非遗技艺
传承
人,听他们讲述
传承
故事,启发新的思考...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馆藏古琴音乐会
2019.02.25
要闻
2月2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在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并讲话。 刘玉珠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他指出,音乐文物是我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是我们祖先智慧、审美、生活情趣的见证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实物。要怀揣敬畏之心做好古琴等音乐文物的保护,加强文博系统的馆际合作、加大人才培...
查看更多
还原广式生活智慧:广州“非遗课来了”
2019.02.25
专题报道
2月14日,“掷彩门,闹元宵”活动在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江埔村传统祠堂举行。陈 浩 摄2月13日,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由广东省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打造的“依时而作——2019‘非遗课来了’”首场体验课——“广式醒狮迎新年”在广州市黄埔区小坑村启动,贯穿全年、“广味”十足的非遗之旅正式上线。2019年“非遗课来了”以二十四节气和岁时节庆的岭南习俗为主题,开设了36项非遗体验课程,带领市民领略广式生活智慧。体验课回归“非遗现场”咚咚锵、咚咚锵……每逢春节,醒狮队伍...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
传承
发展计划”2019年度戏曲专项扶持工...
2019.02.22
通知公告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
传承
发展计划” 2019年度戏曲专项扶持工作的通知 办艺发〔2019〕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国家京剧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查看更多
寻找古老非遗的生存之道
2019.02.22
论坛
传承
千百年的非遗是民族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在当代环境下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技艺的生存发展与政策法规、社会期待相互适应、共同进步。今年农历正月十五,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道古火会”依然缺席。据说,这一民俗起源于汉代,流传了2000多年,目前已中断4年。2016年,“五道古火会”代表性
传承
人杨风申在制作烟花“梨花瓶”时被赵县公安带走。最后法院判决杨风申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但免予刑事处罚。之后古火会一直没有办理到合法手续,“梨花瓶”也就一再与村...
查看更多
文化与自然融合:世界遗产管理与研究的新方向 — — 对话苏珊·麦金太尔教授
2019.02.21
访谈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二元分离是自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颁布以来一直被众多学者诟病的问题。2016年,为了促使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申报过程中关注文化与自然的融合问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实施合作项目——“文化-自然融合”。本文访谈了该项目的负责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非物质遗产科学委员会前主席苏珊·麦金太尔(Susan McIntyre-Tamwoy)教授,并联名整理了访谈...
查看更多
1
794
795
796
797
798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