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廿五   
搜索
专题报道
细说羌语,解读释比  羌族葬礼上老人们在跳祭奠舞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提供祭祀活动中的释比(本网资料)  每去调查一次,心就沉一次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家孙宏开,曾因工作关系4次深入羌族地区,对羌族的语言、文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这次在“5.12”地震中备受关注的桃坪羌寨就曾多次留下他田野调查的足迹,记者的采访也从这4次田野调查开始。  孙宏开虽已74岁高龄,但思维敏捷,记忆力相当好,他告诉记者:这4次调查的时间分别是1956年(两个多月)、1958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学者眼中的羌族多声部民歌  2006年6月“文化遗产日”演出:羌族多声部民歌 酒歌 (本网资料)  “据我的调查,中国有多声部民歌的民族应该有30多个。北方民族少一些,南方民族多一些。”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樊祖荫介绍说。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在台湾的少数民族中调查,首次发现了中国多声部民歌的存在。而在当时有关中国音乐为什么落后的大讨论中,没有复音音乐是主要理由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初,文艺工作者首次在贵州黎平、从江发现了多声部侗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传承不能只靠口传心授     中国文化报(吴安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统上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来完成的。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这种作坊式的传承受到了强烈冲击。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儿童生活在工业文明缔造的“钢筋混凝土”空间内,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失较为严重,尤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更为匮乏。农村学龄儿童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中度过,也决定了其必然以学校课程来完成其教育。也就是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民族精神DNA图谱如何重绘?     国务院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宵节、木活字印刷技术、武术、象棋、蚕丝织造技艺、传统中医药文化、珠算、藏族服饰等榜上有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专家称为“民族精神的DNA”。那一首首来自乡土民间的民歌、一件件古朴粗犷的工艺品,其中都暗藏着数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流传不息的精神密码。让行将消失的民间艺术重获新生,就是要重绘我们的“精神DNA图谱”。    皮影老艺人张进绪在展示他爷爷制作的皮影道具(2...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昆曲艺人,“小生”不到20个   张军的小生扮相     中国戏曲有着800年光辉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戏曲文化逐渐开始低迷,很多剧团入不敷出,状况窘迫,有些甚至连演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而这个时候,很多戏曲从业人员无奈只好转到其他的行业,演员大量流失。张军说:“人才的流失,使得胜任昆曲创作的人员寥寥无几。”     但...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大批实物和资料被埋 羌族文化生态遭遇重大破坏 地震灾区“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甘肃、陕西等省文化系统遭受了重大损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受到重大破坏,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损毁。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战”已经展开。    抢救“非遗”实物和资料刻不容缓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侯斌是羌族人,他父母家在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的山间,唐家山堰塞湖形成后被淹没了。侯斌不仅失去了家,还面临失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守护山林的主人:鄂温克族龚宇    在远去的贝加尔湖边,在郁郁葱葱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之间,在心醉神迷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之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有一首动听的歌曲,散发着一个希望的呼吸。鄂温克族与自然穿越时空无言的默契、心灵的呼唤,似乎只是因生命的舞者动情的舞蹈,似乎只是因深深浅浅的绿的吸引。   古书上说:“拨野古东北五百里,六日行至其国,有树无草,但有地苔。无羊、马,国畜鹿如牛马,使鹿牵车,可乘三四人,人衣鹿皮,食地苔,其俗聚木屋”。“索伦”、“通古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四川11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地震中伤亡     据文化部网站消息,日前,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四川省共有11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伤亡,其中遇难12人,受伤105人,全省上万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被毁,上千份珍贵音像资料被破坏,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11个民俗博物馆严重受损,绵竹年画传习所全部毁灭。    周和平说,这次地震灾区是四川、甘肃、陕西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区,地震给非物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漆艺犹如一段悲伤的传说,它见证着华夏民族七千年灿烂辉煌的和坎坷的历史…       走进鸟巢的古老漆艺――中国漆宝斋锦丽漆艺工作室作品“万鸟归巢、盛世和谐”巨型漆艺作品落户鸟巢   国家奥体中心“鸟巢”贵宾厅在万众历经数月的等待之后,终于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鸟巢贵宾厅长18米,宽15米,装饰一新的贵宾厅金色立面、银色镂花吊顶,特别是大厅两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羌族地区的灾后重建徐 平    汶川大地震使震中地区的汶川、理县、茂县、北川四县损失最为惨重,这四县刚好是羌族集中居住区。前三县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聚居区,属绵阳市的北川县则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因而灾区重建,必须充分考虑羌族文化特征和未来羌族的整体发展。  羌族自从迁居岷江河谷,就一直从事着山地农耕的生活,在这块地震频繁的地区,上千年以来经历了许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灾害考验,毁了建,建了毁,培养和造就了羌族人民顽强的民族精神。这次灾后重建,外来的帮助...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