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藏族唐卡(藏娘唐卡)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藏娘唐卡,是源于通天河流域的一种藏族唐卡。它由印度佛学大师班钦·弥底迦纳创制于公元10世纪末,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主要分布范围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县、石渠县、德格县,西藏自治区等地。 因其流传区域地理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鲜受外界影响,藏娘唐卡历代画师严格遵循古老的度量和风格,作品始终保持着独有的风格和特色。 藏娘唐卡以悠久的历史、严格的度量经、饱满的色彩及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在唐卡艺术中独树一帜。在历代画师的不断完善和补...
查看更多
泥塑(北京泥人张)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泥人张是采用可塑性好的粘土,运用工具压子,使用拍、削、压、滚的塑造方法制成泥塑艺术佳作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泥人张艺术的源生地为天津市,因张明山用泥捏塑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而得名,有近200年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泥人张的传承已面临艺尽人亡的绝境,仅有张景祜艰难维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景祜调入北京工作,不仅创作了众多反映新生活的彩塑作品,还来往于京津两地授徒传艺,培养了大批新人,他们后来成为北京泥人张的骨干力量。 北京泥人张遵循先上后下、先里...
查看更多
面人(天津面塑)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天津面塑是一种以小麦粉和糯米粉作为主料,加入自行研发的配制剂和保湿剂调制面团,用来塑造艺术品的传统手工艺。它起源于山东菏泽一带,清末由其创始者李师传入天津,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天津面塑材质优异、形制独特、技法整饬、线条流畅、造型传神、色彩典雅、飘逸灵动,且可永久保存。其题材广泛、技艺精湛、内涵丰富、意境悠远、底蕴深厚,是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品,深受不同层次人群的喜爱。其制作工序繁复,含4项21道工序。首先要将小麦粉和糯米粉加入配置剂,混合液体原料调制成团...
查看更多
柳编(临沭柳编)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临沭柳编是流传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它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的历史可追溯至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沭水之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杞柳的栽植、生长。通过选育良种、成片种植、科学管理,此地所产杞柳粗细均匀、光滑、顺直、无疤节,柔软且色泽一致,经剥皮、晾干、加工后极为适宜编织,为柳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临沭柳编历史悠久、就地取材、技艺独特、品类丰盛,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代表了齐鲁大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了中华...
查看更多
玉雕(腾冲玉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腾冲玉雕,是云南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其历史悠久,始于明代中期,兴于清代,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现主要流布于云南省腾冲市的主城区,在城郊结合部及腾越镇、和顺镇、荷花镇也有流布。 腾冲玉雕以缅北所产的翡翠为材料,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因翡翠硬度高,不能雕,只能磨,在传统工艺中,其加工方式主要是碾磨,即解玉人托着玉坯,凑在解盘边沿不断琢磨,故叫“碾玉”。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开始使用电动机械化设备,使雕刻既快又精,工效大大提高,工艺水平日新月异。腾冲玉雕从业者始...
查看更多
木雕(泉州木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泉州木雕,源于中原文化的雕梁画栋,是依托闽南地区“皇宫起”仿宫殿式大型传统民居建筑而兴起的民间雕刻工艺。它起源于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进入成熟期,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现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惠安县、晋江市等,并流布至闽南各地以及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区。 泉州木雕依木材质地分为硬质木雕(龙眼木、黄杨木、红木、榉木、桧木、檀木等)与软质木雕(椴木、银杏木、樟木、松木、杉木等)两大类。技术分工包括木活、旋活、锼活、凿活、铲活、锉活、磨活、上色、烫蜡、漆活等。其创作手法多...
查看更多
木雕(曹县木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曹县木雕是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的一种传统雕刻技艺,发展至清代时已颇为盛行。曹县木雕主要分布于曹县各地,以曹城镇最为有名,其作品主要流行于山东菏泽、河南商丘、兰考、民权、濮阳一带,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鲁豫两省八县交界处,属暖温带季风气型大陆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土壤肥沃。当地盛产木材,为木雕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曹县木雕是当地民众适应当地生产生活及祭祀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木雕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其常用原料有梨...
查看更多
锡雕(锦州锡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锦州锡雕,是主要流传于辽宁省锦州市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凌河区为其核心传承区域。 在历史上,锡是仅次于金、银、铜的第四种贵重金属,具有“亮如银、明如镜”的特点,所雕刻的作品一般为御用或官用。中国传统锡雕历史悠久,从河南殷墟出土锡块、锡器推断,锡雕技艺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明清时期开始在民间盛行。流传于辽西锦州地区的传统锡雕,是由杨氏一族传入的。据《杨氏谱书》记载,杨氏祖籍云南,后曾迁居河南开封、北京等地。随着朝代更迭家族凋敝,杨氏各支...
查看更多
彩扎(铜梁龙灯彩扎)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铜梁龙灯彩扎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各村镇街道的传统美术表现形式,参与者众多。因项目实践中所扎的表演道具、景观彩灯和工艺品均突出了龙文化的主题,特色鲜明,影响广泛,故名“铜梁龙灯彩扎”。铜梁地处渝西,自然条件较好,农事兴盛。明朝万历年间《川东志》对铜梁人的描述为“人多秀异,喜读诗书,男耕女织,尤工艺术”。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为铜梁龙灯彩扎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铜梁龙灯彩扎制品和作品具有厚重的民间色彩和生动的民间审美意趣,主要分为表演龙灯、景观龙灯和工艺...
查看更多
北京绢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绢人是流传于北京地区的一种以丝绸塑造人形的传统艺术,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绢人曾在华北地区广为流传,至今我国北方地区还保留着在元宵灯会的彩灯中展现各种形态绢制彩扎人型的习俗。 北京绢人取材于中国历代民间故事中的仕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等题材,以绢为制作材料,由手工制作成三维立体艺术人型。其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选用上等丝绸纱绢,故名为“绢人”。艺人们利用丝绸纱绢材料的柔软细腻、延展性强等特点,经过雕塑、挤金彩绘、服装剪裁、缝纫、道具背景和组装等十几道工...
查看更多
1
471
472
473
474
475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