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灯舞(吉水鳌鱼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吉水鳌鱼灯是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谷村流传数百年的民间舞蹈。吉水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戏曲灯彩之乡”。谷村地处吉水县西北,距县城30多公里,是江西省第一大村。1628年,谷村人李邦华任兵部尚书。时值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清兵虎视眈眈,为全心治军,李邦华将家眷送回故里。崇祯皇帝感其忠心,赏赐鳌山灯彩给李邦华家眷玩赏,自此,该项目在谷村流传。 吉水鳌鱼灯舞由鳌鱼、麒麟、狮子、黄龙4种灯舞组合而成,寓意为四季平安、四季吉祥。它气势华贵高雅...
查看更多
碗碗腔(渭南碗碗腔)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碗碗腔,是陕西省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小铜碗,故名“陕西碗碗腔”,主要流传于陕西渭南和西安、户县、绥德、米脂、洋县、西乡等地,在临近的山西孝义,河南灵宝、陕县、卢氏,甘肃兰州也有流传。碗碗腔在陕西分东、西、南、北四路,陕西东府即今渭南市临渭区和大荔县的碗碗腔被称为“东路碗碗腔”,较有代表性。 渭南碗碗腔属于板腔变化体,主要板式有慢板、东路板、慢紧板、紧板、飞板、二八板等,特色唱腔有彩腔和叠腔等十多种。它主要以月琴、碗碗领奏,板胡、硬弦(二股弦...
查看更多
乐亭大鼓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较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广泛流传于京、津、冀及东北等地,与皮影、评剧并称“冀东三枝花”。相传,乐亭大鼓于1845年前后起源于河北乐亭、滦州,后经几代艺人传承发展,博采诸传统说唱艺术之长,吸收当地民歌、戏曲唱腔,形成了独特的唱腔、板式,至今约有200多年历史。 乐亭大鼓用乡音演唱,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铁(铜)板、鼓等乐器伴奏,既能说长篇大书,也能唱集锦小段,既可演唱传统古典,也可演唱现时当代作品,内容丰富...
查看更多
单弦牌子曲(含岔曲)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单弦牌子曲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形式。它源于北京,是在流行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单曲体岔曲基础上,经过近百年的演唱实践,至清末逐步发展而成的,有枣核儿、腰截、牌子曲三种曲体样式。现今流行于大江南北,尤盛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同时在东北、西北、中南、江浙等地区也有分布。 天津单弦牌子曲主要以八角鼓和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后经发展,乐队伴奏增加了扬琴,使得伴奏乐色更加丰富饱满。其作品取材内容广泛且与时俱进,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时代故事均是其演唱题材,代表作...
查看更多
太极拳(孙氏太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孙氏太极拳,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它由河北省保定人孙禄堂先生融合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创立而成,是近现代影响广泛的太极拳流派之一,深受群众喜爱。河北省保定市为其核心流传区域,全境习练者达9万余人,其中以望都县普及率最高。此外,该拳广泛流传于全国各省市,并远播海外。 孙式太极拳有97式动作,习练要领为高架活步、柔缓圆活、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它具有三大典型特征:其一,高架活步,这是其最本质特点。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
查看更多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氏太极拳是中国五大太极拳流派之一,由吴鉴泉宗师定架于上海,传承至今已逾150年。习练者以上海为基地,辐射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吴氏太极拳具有功架紧凑、松静自然、连绵不断、招势严密的特点。每个动作似停非停、将展未展,肢体配合严密,实腿转换,节节贯穿,小圈转关,表现出吴氏太极拳特有的轻灵沉稳的特点。它强调身心自然,走架松而不懈,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养练双修,表现出平缓、宁静、绵绵不断的运动特点。行拳匀速,一招起势,直至收势,不可间断。因其身法独特,使得动作有...
查看更多
八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极拳从明末开始流传,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遍布我国20多个省市,并远播海外40多个国家,是一项极受人们喜爱的武术拳种。 八极拳是内外兼修,意形俱练的功夫,具有理论与实践动作相结合的完整体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习练方法自成一家。它在技击理论上,攻防关系上,以及刚与柔、劲与力的辩证关系上,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它讲究外动必发于内,内动必形于外;练内注重精气神、意气力的结合;练外注重四肢百骸协调统一。技术特点上,以技击之道为核心,有机结合意、气、力,以意...
查看更多
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是由谭三及其传人在蔡李佛拳的基础上,借鉴医术及北派拳精华,融合实战经验和自我创新,发展而成的
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它始创于广东省广州市,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白云、越秀、荔湾、花都等区,逐渐辐射至周边地区,现已远播至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有拳术套路16套、器械25套、对练6套、基本功2套、内功5套,桩法以秤桩为主。它传承了蔡李佛拳的“姜指拳”和以穿、挠、挂、扫、插为主的特点,在技法上创新出连环插捶(拳...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郎卡杰唐卡)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郎卡杰唐卡是藏族唐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17世纪著名唐卡绘画大师郎卡杰创立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现主要流布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地区。 作为西康地区独有的藏族传统绘画流派,郎卡杰唐卡画派地域特色鲜明,流派特征明晰,既吸取了勉唐画派风格,也受噶玛噶孜画派的影响,且是唯一一个兼具西方油画透视特点和东方工笔重彩特征的唐卡流派。其构图不拘于传统唐卡对称模式,追求丰富变化,主尊偏小,背景丰富,布局开阔,疏密有致。它的绘...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康勉萨唐卡)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康勉萨唐卡是藏族唐卡的重要流派之一,由珠巴·普布泽仁创制于公元18世纪,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现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日喀则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德格县、新龙县,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县。 康勉萨唐卡结合了勉唐画派的比例系统、钦泽画派的美化装饰、嘎玛嘎赤画派的立体塑造方法,融合了上述三大画派的优点,凭借特色鲜明的绘画技艺,在藏族唐卡诸多流派中独树一帜。它的静、怒佛像区别明确。静像祥和清秀,怒像夸张狰狞,尤...
查看更多
1
470
471
472
473
474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