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立夏
搜索
人物
陈丽华(左二)在老北京城门楼制作现场  资料图片摆放在中国紫檀博物馆广场上的“正阳门”模型  资料图片【翘楚】    老北京城门楼,中国古代建筑惊艳与恢弘的代表之作。它涵盖了多少高超的技艺?展示了多少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多少中国人的梦想?再过不久,北京未来的城市副中心——通州,会出现这样一处文化园区,它将再现老北京城无与伦比的风貌与神韵。而这一切,得益于一位地道的“老北京”,她就是陈丽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檀雕技艺”传承人,来听听她怎样讲述自己的心...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文化论坛11月17日下午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运河厅举行。论坛以“文明互鉴和网络文化建设”为主题,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致欢迎词,白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切尔尼克、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马尔代夫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费萨尔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发表主旨演讲,16位国内外互联网和文化业界代表围绕“增进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和“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议题深入探讨和交流,来自国内外近100位嘉宾参加论坛。  中国艺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左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左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右三)、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王玮(右二)出席了第一期培训班开班仪式(摄影:陈梦泽) 培训期间,学员随同培训师一起进行非遗保护的田野调查,访问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和青浦区朱家角镇,考察锣鼓书、琵琶艺术(浦东派)、浦东说书、吴歌、摇快船和江南丝竹等非遗项目(摄影:施博文...
查看更多
论坛
尚长荣 资料图片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这个戏唱来唱去,唱到底,拼的是什么?拼的是文化,拼的是一个戏曲人的底蕴。”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召开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如是说。近日,在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与上海市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当代中国戏曲的核心竞争力”主题论坛上,他的主旨发言引人深思。  “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守护戏曲的本体生命、本体风格,解决僵化和异化的问题,就要加深文化修养。”他说,“作为戏曲人,现在遇上了好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即将建成的曹禺大剧院曹禺纪念馆远眺花鼓戏《焚香记》剧照花鼓戏《生命童话》剧照花鼓戏《原野情仇》剧照花鼓戏《站花墙》剧照花鼓戏《情缘》剧照灵秀湖北,水泽胜境,古来同讴。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的小城潜江,江汉连通,沃野呈碧,锦绣大地,水润清华。11月的潜江,层林尽染,秋色灿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戏剧的芬芳。仿佛酿制着水乡特有的传统佳酿,第二届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节经过紧张的酝酿,即将在这座人文荟萃的小城隆重举行。花鼓戏是潜江人的情结。当地流行这样一句俗话...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11月9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徽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建站座谈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主持会议,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黄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孔晓宏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孔晓宏市长介绍了工作站的筹建思路、工作推进等情况。单霁翔院长介绍了故宫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强大的科研学术资源、近年来文创工作的丰富经验及工作站筹建情况。   会上,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正式宣布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原标题为:当传统成为传说,何处安放我们的精神家园?——代表委员会诊“非遗”保护难题  这是一组令人痛心的数字:我国共有38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是全世界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然而根据民进中央在今年两会前的调研,在我国公布的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有250人去世,“人走技失”问题严重。  参加两会的多位代表委员指出,我国的非遗保护一方面普遍面临着市场萎缩、后继无人等困境;另一方面,一些以“非遗保护”为名的商业行为,正侵蚀、破坏着非...
查看更多
论坛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工作方针。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2011年我国非遗领域的首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6年9月10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唐卡艺术节暨精品展在拉萨八廓古城夏扎大院开幕。继2014年首届中国唐卡艺术节成功举办以来,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不断扩大,中国唐卡艺术节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也逐渐凸显,成为国内参与最广、水准最高、内容最丰富的艺术盛会。第三届中国唐卡艺术节不仅为国内外的唐卡艺术家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同时为国内外的朋友们深入了解西藏文化艺术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打开了一扇窗口。勉萨派唐卡的国家级传承人罗布斯达在指导学生画唐卡外国游客在夏扎大院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嘉兴灶头画省级传承人沈华良在作画乡村灶头画展示厅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遗的生存与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浙江省“嘉兴灶头画”也正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农村灶头日益被现代煤气灶取代,灶头画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载体,灶画艺人也随之减少。若使灶头画再现生命力,必须让这一艺术形式回归人们的生活,探索灶头画的现代生命力。为了发展,我们将传统特色与时尚元素进行组合,让它既不失传统魅力又富有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