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96)
机构
(0)
政策
(30)
资讯
(410)
清单
(93)
资源
(47)
学术
(111)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习近平走进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2021.09.17
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9月14日在榆林市绥德县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绥德实验中学、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张家砭镇郝家桥村,围绕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推进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实地调研。 绥德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几千年来 在这块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 绥德人民创造了 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宝贵...
查看更多
崔乐泉:2020年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
2021.09.17
论坛
【摘要】2020年,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发展与研究方面继续推进。本年度,学界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包括基本理论与体系、整体保护与发展、区域性保护以及项目个案考证等方面。在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取得的成绩做出较为全面梳理的同时,学者们还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讨论,而这些讨论也引发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传统体育...
查看更多
安徽:非遗+旅游 文化瑰宝绽放魅力旅途
2021.08.27
专题报道
客商在阜阳市全域旅游推广月上观看“龙虎尊”柳编工艺品。(资料图片) (摄影:王彪) 江淮大地拥有丰厚的文化滋养、丰富的非遗资源。安徽省全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让非遗传承保护与旅游创新发展相得益彰,邀请畅游安徽的游客,赴一场视听嘉年华,品一段江淮烟火味,把徽风皖韵带回家。 既有好看的,又有好吃的——江淮非遗魅力无限 “新安关酒酿,又香又甜的酒酿!”“徽味和黄山烧饼,快来尝一尝!”夜幕降临,歙县徽...
查看更多
灯舞(吉水鳌鱼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吉水鳌鱼灯是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谷村流传数百年的民间舞蹈。吉水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戏曲灯彩之乡”。谷村地处吉水县西北,距县城30多公里,是江西省第一大村。1628年,谷村人李邦华任兵部尚书。时值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清兵虎视眈眈,为全心治军,李邦华将家眷送回故里。崇祯皇帝感其忠心,赏赐鳌山灯彩给李邦华家眷玩赏,自此,该项目在谷村流传。 吉水鳌鱼灯舞由鳌鱼、麒麟、狮子、黄龙4种灯舞组合而成,寓意为四季平安、四季吉祥。它气势华贵高雅...
查看更多
鼓舞(彝族花鼓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彝族花鼓舞,彝语称“者波必”,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
传统舞蹈
,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塔甸、富良棚、岔河、甸中、大龙潭等乡镇,并辐射至毗邻区县。 据明代中期彝文古籍《笃慕拢细则兜》记载,彝族花鼓舞源于彝族共祖阿普笃慕历经滔天洪水、主持六祖分支、开疆拓土、四方迁徙的历史记忆。随着当地的文化交融,彝族花鼓舞歌谣吸收了汉族的花灯调元素,表演形式更加丰富。该舞过去主要在丧葬祭祀活动中表演。老人过世,主家要请“毕摩”主持丧葬活动,并请花鼓队表演花鼓舞,意...
查看更多
傩舞(萍乡耍傩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萍乡耍傩神是流布于江西省萍乡市的传统傩舞,是一种戴面具的舞蹈。傩,即“驱鬼疫之祭”,本是一种原始宗教仪式,赣傩在中国傩文化中影响巨大。萍乡地处赣西,与湘东醴陵、浏阳两地接壤,春秋时期属于吴国,战国时期属于楚国,自古就有“吴楚咽喉”之称。史载“楚人好巫”,古属楚地的萍乡在历史上巫傩盛行,流传着“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的说法,为萍乡耍傩神的传承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萍乡耍傩神是傩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唐、葛、周三位将军为主神,以“驱疫逐鬼”为手段,配合...
查看更多
狮舞(瑶族布袋木狮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布袋木狮舞又称“舞龙犬狮”,是瑶族过山瑶世代传承的
传统舞蹈
,分布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三水乡和瑶安乡,以及邻近的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荆竹乡、子良乡,郴州市临武县西瑶乡等瑶族聚居区,以连州市三水乡云雾村所属的挂榜自然村最具代表性。 瑶族有借助狮子的动态造型,寓意先祖迁徙的艰辛过程,表达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文化传统。瑶族《评皇劵牒》记载,盘瓠死后,评王即传下敕旨:“儿女莫违孝道,含哀祭奠,择山随葬。”“聚集一脉男女,生熟表散,木狮长鼓吹笙歌,祭祀歌乐盛会,务使人欢...
查看更多
龙舞(徽州板凳龙)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徽州板凳龙是主要流传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
传统舞蹈
表现形式,因龙身由一条条特制的板凳首尾相连而成,故名“徽州板凳龙”,以流口、汪村、鹤城等3个乡镇为其核心传承区域。 徽州板凳龙就地取材、参与性广、气势恢宏、动作简单、寓意深远。徽州板凳龙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长度各村各不相同,一般为一户一节,村庄越大,龙身也就越长。龙头与龙尾由祠堂族长请专业匠人制作,龙身部分则由村民各自负责。龙身板凳一般用杉木板制成,长1.5米,宽20厘米。凳面首尾两端各凿有圆形洞眼,一...
查看更多
秧歌(乌拉满族秧歌)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乌拉满族秧歌是流传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满族
传统舞蹈
。乌拉街满族镇是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的乌拉部都城和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是满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区域之一,满族风情浓郁。 乌拉满族秧歌是满族传统歌舞与萨满祭礼歌舞的结合与延续,主要包括两种秧歌形式:一是蕴含东北民族踏锤舞基因,具有乌拉本土特色和民俗符号的民俗秧歌;二是具有乌拉萨满文化典型元素的萨满秧歌。表演时,队伍前设领队1人,手持马叉上下舞动,指挥...
查看更多
俄罗斯族踢踏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俄罗斯族踢踏舞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的
传统舞蹈
。塔城位于我国西北部,与中亚哈萨克斯坦接壤,距巴克图口岸12公里,是我国俄罗斯族人口最多的城市。 俄罗斯族踢踏舞突出反映了俄罗斯族热情豪放、能歌善舞的性格和审美情趣,是俄罗斯族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喜欢的娱乐形式之一。俄罗斯族踢踏舞一般在各种节庆、礼仪和公众聚会场合表演,男女老少踊跃起舞,具有较强的群众参与性。它的动作丰富多彩,舞步节奏变化层出不穷,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分为单人、双人、三人...
查看更多
1
27
28
29
30
31
7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