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96)
机构
(0)
政策
(30)
资讯
(410)
清单
(93)
资源
(47)
学术
(111)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傣族白象、马鹿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傣族白象、马鹿舞是广泛流传于云南省西南部傣族居住区的
传统舞蹈
表现形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的勐永镇、孟定镇和普洱市孟连县娜允镇、勐马镇、芒信镇、公信乡、景信乡的70余个傣族村寨中。 傣族白象、马鹿舞历史悠久,在唐代时已有记载。该舞蹈带有傣族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遗痕,之后的发展又与佛教流传密切相关。傣族人民用该舞蹈来表达内心的尊重礼赞和虔诚恭敬,表达祝福吉祥幸福的心愿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象,傣语称“奘芬”;马鹿,傣语称“岗”。白象、马鹿舞傣语统...
查看更多
苗族古瓢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古瓢舞,苗语名“gix hab(格哈)”,汉译为“古瓢舞”,是一种以古瓢琴为乐器领舞的传统民间舞蹈。它主要流传于黔东南、黔南“百鸟衣型服饰”支系苗族居住区,以丹寨县雅灰乡的雅灰、送陇为核心区,辐射至雷山县达地乡也蒙、古月,榕江县摆贝,以及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羊福片区、巫不片区、坝街片区等地的苗寨。这里环境优美,山高坡大,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苗族古瓢舞文化。 古瓢舞的主要道具古瓢琴是用泡桐木制作的,以牛筋为弦,用马尾或棕丝做弓。它有两根琴弦,可以发出8个与当地...
查看更多
壮族打扁担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壮族打扁担,壮语为“打鲁列”,是以扁担和板凳等作为舞具,模拟农业生产劳动的壮族
传统舞蹈
。壮族打扁担广泛流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马山、上林、大化、东兰、南丹等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为其核心传承地区。 壮族打扁担历史悠久,唐代刘恂《岭表录异》、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清代道光年间《白山司志》均有相关记载。壮族打扁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男女老少均可表演。每逢春节、三月三,都安县的壮族男女老少,就会在屋檐下、广场上、晒谷坪欢快地跳起打扁担舞。舞蹈动作质朴...
查看更多
海南苗族盘皇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盘皇舞,又称“三元舞”,是海南省五指山市苗族民众世代流传的一种祭祀性集体舞蹈。该舞原为酬答神佑和纪念开天辟地之神盘古而举行,后来又加入祈祷内容,请求神灵和先祖驱邪赐福,保佑苗寨人畜兴旺,生活幸福安康。五指山地区的苗族主要聚居在南圣镇牙南村委会什供村、五指山水满乡新村、毛阳镇、番阳镇,其中南圣镇牙南村委会什供村的苗族盘皇舞最有代表性。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就开始为盘皇舞进行充分的筹备,发动全村各家各户踊跃参与有关盘皇舞排演的各项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跳盘...
查看更多
泰兴花鼓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泰兴花鼓是发源于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广陵区南沙乡秦家楼并活跃在周边县市的一种
传统舞蹈
,因其可用道具红灯照明,又名“夜火灯”。 据《明斋真识·广陵韵事》记载推断,泰兴花鼓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历经多代艺人演绎传承,于150余年前成熟。泰兴花鼓起源之初,民间艺人往往以一家、几家或同村人自行组合,靠“打花鼓”谋生,平时挨户演出,或在街头、村头、庙会、集场做广场表演,如逢豪门大户喜庆堂会,则在室内表演。 泰兴花鼓热烈、欢快,喜庆色彩浓厚,可单独舞蹈,亦可边跳边唱。无...
查看更多
翼城浑身板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浑身板是一种汉族
传统舞蹈
,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黄河金三角区域,并逐渐流布到山西中北部、陕西省其他地区,以及甘肃和内蒙古一带。在山西翼城,浑身板主要流传于城南的南梁镇郭家坡村一带和城北的王庄乡部分村庄。 浑身板又叫“花板子”,由表演者手持3片系在一起的檀板,击打身体的各部位而得名。檀板长45厘米、宽7厘米、厚0.7厘米,3片串连在一起,板与板之间夹有小铜钱,末端系有彩带。翼城浑身板的表演分踩街表演和广场表演两种形式。表演动作主要是右手持板击打手、肩、膝...
查看更多
非遗帮扶,让“软实力”成东西部协作“硬支撑”
2021.08.23
专题报道
西藏拉孜堆谐。 新华社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2018年以来,在国家多部门的支持下,许多地区大力开展“非遗+扶贫”工作,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振兴传统工艺。截至去年6月,各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超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在“生产性保护”的努力下,众多乡村特色文化资源...
查看更多
关于开展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藏品征集的公告
2021.08.20
地方新闻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与广东美术馆、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是广东省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项目选址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计划于2023年竣工,将建设成为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筑面积26000㎡,承担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非遗研究、生产开发”功能,将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非遗展示场馆。为做好非遗展示中心建设与展陈,充分展示广东省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中华...
查看更多
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2021.08.18
健全保护非遗传承体系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专题报道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准确把握了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是做好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保护传承体系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
查看更多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2021.08.12
要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
查看更多
1
28
29
30
31
32
7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