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09 星期二 农历七月十八 白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05)
机构
(0)
政策
(30)
资讯
(417)
清单
(93)
资源
(48)
学术
(112)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土家族撒叶儿嗬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撒叶儿嗬”在湖南省桑植县又称“跳丧”,是以桑植土家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
传统舞蹈
,在湖南主要流布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廖家村镇、上洞街乡、两河口乡等土家族居住区。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是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澧水的发源地。 桑植“撒叶儿嗬”经过时间的锤炼形成了同边顺拐、颤膝下沉、反胴划圆的动律,有着古朴庄严的舞蹈风格,庄雅与奔放并存的舞蹈节奏,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 桑植“跳丧”的主旨是超度亡灵,解脱罪孽,缅怀亡者,激励生者...
查看更多
盾牌舞(藤牌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瑞安市 藤牌舞是流传于瑞安市的一种以藤牌为主要道具的模拟古代练兵的
传统舞蹈
。过去,因舞蹈时摆阵多、滚翻多,在群众中又有“打藤牌”、“藤牌阵”、“藤牌滚”的称谓。 明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年(1552—1561)间,瑞安曾先后六次遭倭寇劫掠烧杀。镇守闽浙的名将戚继光,创练浙兵,用藤牌作为抗倭杀敌的防御武器,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藤牌就此成为明、清两朝军队的主要兵器,并形成了一整套刀和藤牌的技击动作。后来,在庙会和一些...
查看更多
英歌(甲子英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陆丰市 甲子英歌是汕尾陆丰市甲子镇流传的
传统舞蹈
。作为当地民间敬神活动,明初从福建传入陆丰甲子镇。明末,一些习武者将原来从福建传入的英歌舞,经过当地武术师的指点辅导和改进,形成有独特风格的甲子英歌舞。在元宵节的灯会、端午节的龙舟会、中秋节的赏月会等场合,都要表演英歌舞。 甲子英歌是队列式舞蹈,表演时,分为四大行列:有义旗、舞英歌、演小戏和扛大旗。英歌舞者手持双槌,边舞边前进。舞蹈动作有削槌、伏槌、掺槌、穿龙等...
查看更多
傩舞(跳五猖)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傩舞(跳五猖)是以纪念治水英雄张渤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
传统舞蹈
,主要流布于安徽省郎溪县北梅渚镇的周家、桃园、定埠等行政村及与之相连的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现高淳区)西南境。 胥河流经梅渚镇的定埠村段,是今日梅渚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的分界河。历史上这里虽有水域的便利,却水患不断。时至西汉,为使太湖流域的人民安居乐业,大禹后裔张渤,领众疏浚治水,可惜事业未竟,张渤逝去。吴越各地对张渤的祭祀频多,江苏、浙江、安徽祭祀张渤之盛,均有文献记载。其中形成...
查看更多
傩舞(湛江傩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呼喊赶逐,引来众多追随围观者,场面十分热闹。傩舞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和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分布最多。在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
查看更多
花鼓灯(颍上花鼓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颍上县 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据史料证明,花鼓灯最迟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播布区。 花鼓灯多在农村秋收完毕到来年春耕以前演出,尤以庙会、春会为最盛。花鼓灯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或“拉花...
查看更多
狮舞(黎川舞白狮)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黎川舞白狮是流布于江西省黎川县日峰镇下桥村的一种
传统舞蹈
表现形式。据记载,黎川舞白狮早在元朝时就已初具雏形,到清代咸丰年间已发展成熟,成为当地的一大文化盛事。 黎川县流传着喜庆必放爆竹、舞白狮的习俗。通常在春节、五月初九城隍庙会、中秋时舞狮。一般从东桥村出发,到城隍庙开始起舞,沿黎川县城边舞边游,绕县城一圈。最后,杀狮仪式后请狮上殿,归回原位。舞白狮活动由掌龙珠人召集和主持,狮队一般由20人组成。雌雄成对出现。两狮在掌龙珠人的引导下,摆围观、并列、东上西落...
查看更多
狮舞(高台狮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高台狮舞是重庆彭水民间独具特色的
传统舞蹈
,已有约一百五十年历史,在当地民众中颇有影响。 在彭水,狮舞可以分为地面狮舞和高台狮舞两种。地面狮舞主要用于日常节日、生日、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等活动。搭台上架的高台狮舞则多用于重大节庆和比赛,表演时常常与地面狮舞连为一体。最核心的部分是空中表演:用方桌搭台,最少7张,一般15张,多则24张,极限达到108张。狮舞表演者身披长约二米的彩绘狮纹服饰,在...
查看更多
狮舞(松岗七星狮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深圳市 松岗七星狮舞是分布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及相邻地区的一种
传统舞蹈
。它与其他狮舞表演的主要区别,在于伴奏的锣鼓乐节奏为“七拍半”,且有“骝马步”、“彪步”等多种舞蹈步法,有“狗型”、“伏虎型”等数种造型。它还在舞法上分为“武狮”、“文狮”,“武狮”的主要舞法有“逗蛇”(“逗”活的眼镜蛇),“文狮”的主要舞法为“狮子书法”。 松岗地处珠江三角洲。七星狮舞在松岗等地流传的历史,自清末民初起,至少已有百余年...
查看更多
狮舞(席狮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梅州市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席狮舞也称“打席狮”,是广东省梅州市梅江...
查看更多
1
50
51
52
53
54
7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