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4   星期四   农历六月三十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 会议现场编者按: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一年以来,全国相关研究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申报社区及新闻媒体等,采取多种宣传保护措施,围绕“二十四节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不仅积极践行申报时做出的保护承诺,也极大提高了全社会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认知...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1月23日下午,浙江省文化厅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浙江省非遗藏品捐赠仪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出席仪式,并为2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颁发捐赠证书。陆光正、徐朝兴、周锦云、高公博、嵇锡贵等26位大师,此次捐赠的38件非遗藏品,将被保存在筹建中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他们大多数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都是业内标杆和领军人物,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今年4月,我省启动非遗藏品征集工作。8月3日上午,在浙江省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论坛
    原标题为:端午节在“匠心对话,非遗投资”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别小看了端午粽子》,贴在我的微博上。     小时的记忆里,我家乡甘肃农村过端午节,是饶有趣味的。挂艾草,插杨柳,戴五彩缕,戴荷包,捉癞蛤蟆(民间传说“癞蛤蟆避端午”,果真如此,这一天见不到癞蛤蟆,据说端午期间,癞蛤蟆的毒性最大,将其捉来,从口里塞进一定墨,毒液渗进墨里,可以治疥疮...
查看更多
论坛
近日,我与国际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进行了一场座谈。在交流中,国际专家感慨,自己先后在中国进行了十余年关于传统工艺的田野调研,这五年,尤其能深刻感受到中国民间文化生态的变化,他们认为,中国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的自觉度在提升,从政府的公共政策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识,文化的自信力和影响力无处不在。民间文艺不像精英文艺那样有相对完备的发展机制和空间,它来自生活,来自民众,是劳动者自己的歌唱,是一个民族对美的集体记忆和创造,所以当社会文化转型,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工业...
查看更多
论坛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随处可以触摸到文化的历史质感:既能在响螺湾金融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感受发展的足音,也能在静谧的海边小渔村聆听自明朝以来繁衍生息的忧乐故事;既能在富丽堂皇的剧院里静静欣赏一场高雅的交响音乐,也可在社区广场陶醉于传承百年的民间花会……正如当地一位作家所言:“文化之于新区,既是当下生活方式的表达,也是昔日文脉的延续。”  保护好文化发展的稀缺资源  滨海新区为世人所关注的,往往是它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在这片227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还蕴藏着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季节的第一个“立”,无论是立春、立夏还是立秋、立冬,在古代都有特定的纪念仪式。通过这些活动提醒人们到了不同季节该有不同的农事活动和民俗,这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期规律的体现。“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植物越发枝繁叶茂,雨水多、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烈,农民早晚都要忙碌,春天播种的庄稼陆续出苗,冬小麦已经开始灌浆,浇水、拔草、除虫、防害,一刻不得闲。    虽然二十四节气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很...
查看更多
论坛
鼓励那些市场化可行性较高的非遗走自我图强、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道路,已成为政府和业界的共识。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已经失去了传承下去的土壤,是否可以借助创新、创意的力量,使其换一种方式“复活”、重回人们的视野呢?  前不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成热门话题。从作家冯骥才“炮轰”有官员把非遗保护当政绩,只保护“能开博览会的”,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呼吁“民间的老物件儿、老手艺不能只是沉睡封存的档案”,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非遗再一次牵动人心。  我国非遗保护,单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原标题:“一方水土一方人”2017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为庆祝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根据山东省文化厅关于《开展2017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有关活动》的通知要求,山东省文化馆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一、“一方水土一方人”2017年山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云南花灯《郑喇叭外传》剧照(摄影:张勇)  黄色的油菜花铺满了滇东曲靖罗平的大地,从正月到春分,黄色花海才渐渐谢幕。3月22日晚,猛然间一阵锣响鼓鸣,罗平县罗雄街道幸多禄村的乡亲们便如潮水般涌向村中广场上的“文化大篷车”旁,兴致勃勃地观看云南省花灯剧院送来的精彩花灯演出。今后一个月内,曲靖市9个县的乡亲们将在家门口欣赏到省花灯剧院送来的100场云南花灯演出,过一次让乡亲们心花怒放的“花灯节”。曲靖人,乃至多数云南人,对云南花灯的迷恋已经持续了数百年。  会...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文化报记者 陈 曦 摄     原标题:“艺海问道”文化论坛第十四期 激发优秀传统文化活力     时    间:2017年2月28日     地    点: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中国文化传...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