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十七大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向整体性保护、科学保护和依法保护新阶段2012年1月31日,首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颁牌仪式在京举行2008年2月26日,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戏曲专场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重庆市川剧院徐超等展示川剧特技“变脸喷火”2011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览馆举行流传在新疆的蒙古族舞蹈《少女萨吾尔登》  《非遗法》出台,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致意,以青春的方式面对传统  刘 璐 非遗学社的学生们在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家香。非遗学社的学生在采访土家族歌手刘开南蛋雕艺人陈洪根向大学生现场授艺。非遗学社的学生在学习汉绣。     牵挂“非遗”的,不只是写满沧桑的面孔。  荆楚大地上,便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为的是追寻与守护烙有民族记忆的文化方式——她可能是一段遥远的传说、一张灵动的剪纸,或是一方烂漫的刺绣、一句传唱了千年的山歌……  大学生的田野调查,也许并不周全,甚...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龙年谈与龙有关的民俗:二月二吃春饼不做针线       龙文化和中国民俗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和保护  步入龙年,全国各地相继推出有关中国龙的“民俗文化”,与龙相关的物件也受到热捧。今年的大版龙票,一整版20枚,整版面值不过24元,但发售首日,其价格就超过160元,市场最高价甚至达400元。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物,龙的形象深入到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拂去历史的尘封:对荆州高校学生非遗体验的思考吴丹   鼓盆歌、马山民歌、挑担围鼓……和许多地方一样,在荆州,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老玩意”,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民间艺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很多非遗项目濒临灭绝。  在荆州,有这样一个大学生社团--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研究社团(简称“长大非遗社团”)。该社团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11年的暑假,长大非遗社团又组织社团成员奔赴各自家乡或留在荆州进行非遗调查。近日,记者倾听了他们与...
查看更多
论坛
少数民族非遗保护:问题、建议与对策  ——相关学者研究综述   近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大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世界级和国家级保护名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不断挖掘和认可,保护措施不断得到加强,涉及的文化事象、民族和地域也在不断扩大。通过对近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相关文献的统计、整理来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有一些建议与对策。  广西民族大学的覃志鹏撰文指出,我国在少...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刘延东出席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颁牌仪式     本网讯  国务院不久前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1项、扩展项目164项。文化部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牌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仪式,向申报单位颁发标牌并观看了部分第三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精彩演出。刘延东向申报单位颁发标牌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
查看更多
人物
土家农妇谭支秀:一个人的“申遗”路      2009年5月,湖北省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名列其中,这也是我国首次将民间历法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如今,湖北省文化部门又牵头开展了将其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民间历法有望跻身国家保护名录中。让人想不到的是,该项目的最初申报者竟是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故县坪村一位土家族农村妇女,她的名字叫谭支秀。  8月12日,笔者在巴东县采访了谭支秀。对于社会上对于巴东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民族自治地方非遗立法回眸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千百年来,各个民族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流传至今的各种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蕴含着各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部非遗副司长谈“非遗” 重视保护工作不足处         编者按:近期,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该部法律将于6月1日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的“非遗”事业进入了新时期。近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在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讲座中,介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及相关问题”。  我国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6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部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一片缠绵摆手歌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清代诗人彭施铎在《溪洲竹枝词》一诗中描写了当时土家族摆手舞欢腾起舞的盛况。     民间自古就有“北跳丧,南摆手”之说。摆手舞是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文化标志之一,流传在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四省市交界的酉水流域,尤以酉阳为甚。酉阳摆手舞以其原生性、祭祀性、民族性和群众性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