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3 星期六 农历七月初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61)
机构
(0)
政策
(0)
资讯
(88)
清单
(23)
资源
(5)
学术
(29)
百科
(0)
其他
(1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三)
2009.06.17
专题报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三) 九、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60号:侗族琵琶歌 男女对唱:《日夜想你》 表演者:吴家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nb...
查看更多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2009.06.01
其他新闻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国务院2006年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将于6月12日至6月14日在北京举行!将有羌族、蒙古族、藏族、哈尼族、基...
查看更多
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旅游 ――对伽峰山乡村营地旅游开发的个案调查
2009.04.23
论坛
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旅游 ――对伽峰山乡村营地旅游开发的个案调查 陈巍巍 刘 青 雷昭萌 [摘 要]本文通过对富民县伽峰山乡村营地苗族村寨的实地调查研究,主要探索了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地方。试图从人类学的视野关注民族文化的开发、传承、保护和长远发展,尤其是苗族文化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前言。包括对此次调查地的概况介绍,及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和采用的主要方法。二、研究现状分析...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和传承
2009.04.07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和传承 编者按: 今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再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一些专家指出,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三大冲击;在“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产业化需谨慎。 &nbs...
查看更多
细说600多年的高密扑灰年画
2009.03.18
专题报道
细说600多年的高密扑灰年画 一 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说它的始创者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现夏庄镇东风村)的一户王姓人家。这家人从外地迁徙而来,迫于生计,便临摹一些张贴画和庙宇壁画摆摊出售,慢慢掌握了一些技艺,又不断探索,把随处可得的柳树枝烧成炭棒当画笔,把咸菜疙瘩刻成印章、印花模具。自此,带着农村土味,带着农民的传统习俗,带着民间艺术的瑰丽风彩与巨大魅力的高密扑灰年画诞生了。 早期的扑灰年画大都以神像、墨屏...
查看更多
让金孔雀永远在祖国上空飞翔
2009.02.18
其他新闻
让金孔雀永远在祖国上空飞翔 65岁的著名傣族舞蹈表演艺术家刀美兰2月14日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一天:温家宝总理邀请她到中南海总理办公室做客,与她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少数民族文化艺术。 这天北京春光明媚,中南海湖面上的结冰正在消融。上午9时40分许,当身着傣族服装的刀美兰走进总理办公室时,温家宝笑容满面地紧紧握住她的手说:“欢迎您,刀美兰同志,‘傣家的金孔雀"。” 望着眼前和蔼可亲的温家宝总理,刀美兰激动得一时说不出...
查看更多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2008.12.11
专题报道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藏族英雄史诗。世界上著名的三大史诗之一。产生于藏族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公元10世纪后,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并开始广泛流传。这部巨著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涉 及藏族古代历史、地理、宗事、宗教、医学等各方面,极富科学价值。作为格萨尔发祥地之一的青海省,经过40 余年的搜集、翻译、整理,已发掘出120多部,诗行达100万行,字数达1300多万字...
查看更多
嘉善田歌节热闹唱响 专家忧心原生态歌手太少
2008.12.03
专题报道
嘉善田歌节热闹唱响专家忧心原生态歌手太少 “桃花开来么一时哎……噢哎……红啊,今朝吾来么唱老格公……”扎着蓝色印花头巾的高建中清了清嗓子,《阿拉老公》还没唱完,台下已笑成一团,老人听得津津有味,小青年觉得很“发靥”。这两天,记者在第二届嘉善田歌节上看到,田歌带着泥土的芳香唱响在村头,各个村像过年一样热闹。 但在前天举行的田歌研讨会上,专家们最热议的是――会唱田歌的原生态歌手太稀少了,如何在田间地
头发
现、挖掘、包装他们,是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老字号“金字招牌”要拿什么来拯救?
2008.11.20
专题报道
老字号“金字招牌”要拿什么来拯救? 11月10日,北京前门大街。从五牌楼到珠市口,这条500米的“天街”目前仅有不到20户商家入驻,宽敞的大街略显空旷,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观光拍照。80岁的老北京张全大爷是开街后头一次来,显然眼前改造一新的街面和店铺让他有些失落,“只有全聚德、都一处、月盛斋等十几家搬回来了,原来老字号有上百家,热闹着呢,卖粥的、卖布的,老百姓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现在都没了……”回想起当年前门大街的繁华,老人怀念不已。 与前门大街的冷...
查看更多
一个庄稼汉,复活千年古绛州木版年画
2008.11.13
人物
一个庄稼汉,复活千年古绛州木版年画 他,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民,靠种地和木匠手艺为生,日子平淡却也幸福。然而,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喜欢上了老祖宗留下的一幅画。为了这幅画,他家不顾了,媳妇也被气回了娘家…… 年画流程一:刷墨年画流程二:上纸 不辞辛苦,披星戴月集年画 山西自古有“南绛北代”之说,其中“南绛”即指现在的新绛县。据县志记载,新绛县从春秋时期起就是晋国名镇,隋初建州以来达1400余年长盛不衰。隋唐时期,古老的绛州城内手工业十分发达,城内集中...
查看更多
1
12
13
14
15
16
1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