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3 星期六 农历七月初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61)
机构
(0)
政策
(0)
资讯
(88)
清单
(23)
资源
(5)
学术
(29)
百科
(0)
其他
(1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还原《牡丹亭》四百年前首演原貌——盱河高腔新编大戏惊艳首都观众
2018.01.29
专题报道
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剧照 资料图片 《牡丹亭》是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最杰出的代表作,已被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等很多剧种搬上舞台,但你可听过用汤显祖家乡话唱的《牡丹亭》?日前,江西抚州精编大戏——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晋京演出,让观众领略了400年前《牡丹亭》的“原始风貌”,传承了汤翁的艺术价值,推动旴河高腔焕发光彩。“没有想到400年前的声音那么好听” 如梦如幻的舞台上,随着剧情的起伏,花儿的叶子变幻出不同的形状,反衬出人物内心情感的起...
查看更多
戏曲“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2018.01.11
论坛
作品数量大幅增长,“现象级”佳作寥寥无几,浮躁心态依然普遍;专业院团分化明显,繁花之下,戏曲人“内功”亟待加强……近来戏曲艺术明显回暖,但时代机遇不是永久福利,以文化实力重塑文化自信,戏曲复兴之路方能扎实、稳进。近几年,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出台,戏曲市场呈现明显回暖迹象:据统计,2016年较2015年演出场次涨幅达7.9%,观众人数同比增长11.9%,2017年各方数据仍在统计之中,但从密集的演出场次和日益高涨的社会关注度来看,它已交出不错的答卷:传...
查看更多
瓷胎竹编:有限的世界遗产,无限的珍贵财富
2017.12.22
专题报道
瓷胎竹编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但由于各种原因,瓷胎竹编技艺几近失传。如今虽经重新挖掘,恢复生产,仍然处于生存困境。今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探传承之路,访竹编之乡”实践团队来到邛崃市平乐古镇,对当地非遗文化——瓷胎竹编进行学习和调查。 “瓷胎竹编的工序是很复杂的,而且每道工序都由专门的人负责,破片的破片,染色的染色,编制的人就只负责编制。”李师傅是平乐古镇本地人,几年前也曾从事瓷胎竹编某一工序的工作。据他介绍:“一根合适的竹子...
查看更多
浙江省非遗馆接受首批藏品 26位大师捐赠38件珍品
2017.11.24
地方新闻
11月23日下午,浙江省文化厅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浙江省非遗藏品捐赠仪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出席仪式,并为2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颁发捐赠证书。陆光正、徐朝兴、周锦云、高公博、嵇锡贵等26位大师,此次捐赠的38件非遗藏品,将被保存在筹建中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他们大多数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都是业内标杆和领军人物,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今年4月,我省启动非遗藏品征集工作。8月3日上午,在浙江省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千年瓷魂“中国白”
2017.09.11
专题报道
水袖(瓷雕) 邱玫瑰 想思为荷(瓷雕) 林建胜 陶瓷工匠运用传统跳刀技法与釉水结合研发陶瓷新品 工人在德化月记窑窑场上晾晒泥坯 国色天香(瓷雕) 柯宏荣、陈桂玉 独立春风第一香(瓷雕) 陈明华 守静(瓷雕) 苏献忠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2017.09.05
论坛
开栏语:这一组文章围绕“一带一路”,主要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文化遗产等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有鸟瞰纵论、有个案剖析,却无不指向丝路经验的总结,丝路精神的阐扬,当是对当前各界热议的“一带一路”话题的一个积极回应。 朝戈金文章从“遗产”或“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入手,辨析了这些概念变迁与国际社会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角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联,揭示了非遗保护所具有的超乎文化领域的深远意义。阿地里文章以《玛纳斯》为对象,从其口...
查看更多
花儿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2017.06.29
论坛
我国大西北各族人民所创造、享用和长期传承的杰出民歌——花儿,已于2009年9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得以通过,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是花儿文化圈各族人民的荣耀,也意味着甘、青、宁三省区的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民间歌手及专家学者,都要承担起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如同其它世界文化遗产一样,入选名录,只是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保护还在于每个国家和地区。就花儿的保护来说...
查看更多
湖北:多措并举重振戏曲“大码头”
2017.06.28
专题报道
湖北省近年来多措并举振兴汉口戏曲“大码头”,为中国戏曲在这片土地的繁荣、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又一个春天。 从戏曲发源地到戏曲“集散地” 江城武汉,物华天宝,多元荟萃。从花鼓楚腔到“二黄”汉调,从京剧、越剧到黄梅戏,都能够在这里找到源流。在这片热土上繁荣起来的戏曲文化,不仅使湖北成为曾拥有32个戏曲剧种的“戏曲大省”,也使汉口在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成为与京、津、沪齐名的戏曲“大码头”。 为了重振武汉戏曲“大码头”的辉煌,近年来湖北...
查看更多
探访国家级非遗“成都银花丝” 千年技艺引年轻人传承
2017.06.05
专题报道
说起“天府之国”巧夺天工的传统手工艺,很多人会想到精美绝伦的蜀绣、蜀锦,以及亮丽典雅的漆器。但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成都银花丝,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银花丝的制作已有2000多年历史。近日,记者走进成都银花丝非遗传承人道安的工作室,零距离探访银花丝制作工艺及传承现状。工作室内,学员正在进行“压丝”操作(摄影:吕杨) 作为成都市著名的传统特种手工艺,银花丝产品采用高纯度的白银为材料,手工精制而成。艺人...
查看更多
贵州:让非遗在精准扶贫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2017.03.22
专题报道
那年,为了讨生活,12岁的苗族小女孩和姐姐走了100多公里的山路,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走到了省会贵阳。为了生存,她和姐姐靠捡垃圾度日;后来她和姐姐又来到中国比较发达的浙江、广东一带打工;再后来她回到家乡创业,带领家乡姐妹靠传承千年的蜡染刺绣脱贫致富。2013年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完成了从“拾荒女”到人大代表的逆袭。她就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蔡群。 “只要扫一扫这个绣片,就能进入到一个AR互动视频里。可以通过...
查看更多
1
7
8
9
10
11
1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