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1 星期二 农历六月初七 夏至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97)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180)
清单
(46)
资源
(9)
学术
(47)
百科
(0)
其他
(1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文化部: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戏曲院团的扶持力度
2016.08.08
其他新闻
“所有人物的语言都是那么充满泥土气息,就像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庄稼”“使人的心灵受到了净化与震撼,这是一出难得一见的好戏”……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已持续近一个月,不少县级院团首次亮相京城,他们接地气的演出赢得专家和观众的由衷掌声。 29日举行的基层戏曲院团发展座谈会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也为他们点赞:“基层戏曲院团是维系民族戏曲生态的重要力量,最能让老百姓留住乡音、记住乡愁、回味乡韵。基层院团会演是探索地方戏曲从农村到城市再反哺农村的良性发展平台...
查看更多
长江文明 非遗唱响
2015.11.19
专题报道
长江文明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与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华文明的两大源泉。长江文明涉及的区域之广,民族人口之多,文化遗产数量之丰、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武汉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文化厅主办的“2015·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将于11月下旬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这次大展是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对于展示宣传...
查看更多
沱江船工号子或成“纤夫绝唱” 69岁老人寻第八代传承人
2015.05.04
专题报道
经过30多年努力,《沱江船工号子》有了今天。(郭建辉摄) 4月12日,一位老人一早就来到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城区的景观湖泊——“甜城湖”,望着湖边“沱江船工号子“的雕塑不愿离去。他说,塑像落成10余天就来了4次,雕塑上刻着他的姓名“沱江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李远辉”,旁边的文字介绍也由他撰写。 而让李远辉感到担忧的是,自己已经69岁了仍没有找到“传承人”,前年虽然通过一些媒体在寻找,但至今无一人“响应”。他说,一定要让“沱江船工号子”传承下去...
查看更多
川昆的存在与保护
2014.08.12
论坛
所谓川昆,即
川剧
中的昆曲或流布于川、渝地区昆剧的简单概括,它与散布于各地方剧种中的昆曲艺术一样,因为长期与其他声腔同台共处,与地域审美趣味相互渗透,逐渐地与昆曲的标准形态有所区别。由此,这种地域化的昆曲艺术不但长期淡出昆曲界的认同视野,而且在地方声腔艺术中趋于弱势边缘。在非遗保护工作渐趋深入的今天,川昆的存在与保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中国戏曲剧种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前不久,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恭王府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合作下,中国昆...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精神活化石 第三届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在京开幕
2014.07.15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精神活化石 第三届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在京开幕 2014年5月17日上午10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与包商银行联合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精神活化石——第三届‘包商银行杯’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出席双年展开幕式的主办单位领导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
查看更多
昆曲
2013.12.10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表演艺术 2001年5月,入选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自动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
川剧
、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起步晚 速度快 成果大 问题多
2013.06.13
专题报道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起步晚 速度快 成果大 问题多 “保护就是守旧,保护领域不存在创新。其实,有一种比‘山乡巨变’更震撼的东西,它叫‘亘古不变’。” 十年辛苦不寻常 2001年5月昆曲入围联合国“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当时国内对此还概念全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清楚地记得,昆曲入围“世遗”的消息在《光明日报》的一个角落发了一个豆腐块,同一天,日本“能乐”入围非遗的消息占据日本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显示了两国在认识上的巨...
查看更多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举行
2013.05.22
其他新闻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举行 发布会现场。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记者从5月20日在文化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青羊区政府和国际非遗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将于6月15日—6月23日,在四川成...
查看更多
如何从社会角度探讨戏曲样式
2013.05.13
论坛
如何从社会角度探讨戏曲样式刘厚生 编者按:我国民族戏曲是在世界戏剧之林中独一无二、具有特殊风采和成就的舞台艺术样式。然而,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文艺多元化,内外竞争激烈,戏曲近二三十年来出现了衰落现象。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民族戏曲,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应该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如何振兴,如何走出困境?年过九旬的著名戏剧理论家刘厚生于今年4月写下6500字长文,从文艺社会学角度,再次中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本报特予以全文刊发,期待戏...
查看更多
海南戏如何“变脸”破困局?
2013.04.15
专题报道
海南戏如何“变脸”破困局? 琼剧开演前,张昌义表演变脸,但台前的观众并不是特别多。 这场琼剧演的是《高阳公主》。 一个小朋友好奇地看着琼剧演员们化妆。 4月2日晚,海口市秀英区滨涯村,为庆祝海瑞499周年诞辰,海南省琼剧院应邀来演出琼剧《高阳公主》。 台下的观众陆陆...
查看更多
1
22
23
24
25
26
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