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83)
机构
(0)
政策
(11)
资讯
(269)
清单
(122)
资源
(37)
学术
(40)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陆景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10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钦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器烧制技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自幼对坭兴陶烧制技艺兴趣浓厚,且身怀画艺。1979年9月入钦州坭兴工艺厂当学徒,跟随老艺人颜钊明学习传统手工拉坯技艺,跟随李人帡学习坭兴陶造型和装饰设计、制作和雕刻艺术等传统制陶工艺,曾任钦州坭兴工艺厂副厂长。熟练掌握坭兴陶传统制陶工艺,并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观念相融合,擅长将广西少数民族元素融入作品中。华龙...
查看更多
杨求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侗族,1963年10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初中毕业后在家自学木构建筑营造技艺,25岁正式跟随杨明安师傅学艺。两年后出师,开始独立建造侗家木楼、鼓楼、风雨桥等。作为掌墨师,多年来共建造了六座大鼓楼、两座风雨桥。代表作有八江归洞鼓楼、布央风雨桥等。一方面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推向各地,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杨能辉、杨云清、杨永素、杨福玉等弟子。
查看更多
李村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壮族,1967年4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靖西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百色工艺美术大师。中专毕业后到靖西市壮锦厂工作,师承壮族织锦技艺大师陈晔。通过多年实践和努力,系统掌握了传统壮族织锦技艺整套流程。所织的壮锦图案精巧、色彩绚丽、搭配得当、坚固耐用,具有浓郁的壮乡特色。带领靖西市壮锦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以集中交流培训、师徒传授等方式开展传承活动,先后开...
查看更多
李人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3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钦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器烧制技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出身于农民家庭,1973年入钦州坭兴工艺厂当学徒,随潘建三等人学习制陶工艺,曾任钦州坭兴陶工艺研究所所长。从艺四十年间,熟练掌握摛花、突鼓、圆雕、镂空、镶嵌、仿古、印模等八大传统技法。大胆创新,把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应用到坭兴陶的创新设计中,秉承保持地方、民族特色和符合市场需求的原则,设计出许多新作,取得傲人成...
查看更多
谭素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毛南族,1967年9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师从毛南族老艺人谭顺美学习花竹帽编织,为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第五代传人。多年致力于毛南族花竹帽传统纹样的恢复整理,能娴熟运用竹藤编织手法将花竹帽编织成铜鼓与圆锥巧妙组合的造型,尤其擅长编织连心结、吉祥鸟、花开四季、鱼跃龙门等纹样。多次参加广西和全国工艺美术大赛和展示展演活动并获奖。积极从事技艺传承工作,多...
查看更多
李蔚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10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桂林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林渔鼓代表性传承人。桂林市群众艺术馆馆员。出身于艺术世家,1961年成为专业曲艺演员,是著名艺人王仁和、刘玉瑛等人的弟子。说唱口齿清脱,行腔温婉,台风潇洒,气质高雅,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82年调入桂林市群众艺术馆民间艺术研究室,进行民间曲艺资料采集,一直致力于桂林渔鼓的学习、研究、整理和传播。近年来,陆续收了彭承红、邓卫东、顾青、张丽英、廖光明等十四名弟子。
查看更多
杨开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侗族,1965年6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戏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侗戏世家,是侗族地区名望高、影响力大的民间戏师。自幼受父亲言传身教,从乐手和龙套开始学习侗戏,18岁首次登台主演。基本功扎实,善于钻研,熟悉导演、编剧、化装、舞台布景等。创作了《三媳争家婆》《团圆之夜》等三十二台现代新编剧目。长期致力于侗戏的展演、资料收集和后继人才的培养。多次组织戏班前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参加各类展演。致力于侗戏的传承...
查看更多
周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7年2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南宁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调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4岁起师从傅锦华学习优秀传统剧目《王三打鸟》《跑菜园》《红色娘子军》《爱情的审判》《蜂花恋》等。戏路宽广全面,表演情感丰富,嗓音甜美悦耳,行腔明快流畅,唱做念舞俱佳,彩调“三件宝”(彩扇、彩帕、彩带)运用娴熟。先后出演传统剧目《王三打鸟》《隔河看亲》《刘三姐》,现代戏《红色娘子军》《爱情的审判》《苗山妹子》《哪嗬咿嗬嗨》《村长醉酒》《还珠洞...
查看更多
张树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10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桂林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代表性传承人。1977年进入广西艺术学校桂剧班学习,师从桂剧大师尹曦、秦彩霞,攻青衣、花旦。系统地掌握了青衣、花旦的表演技能,吸纳了各种表演经验。进入剧团后,把学到的技能与经验融入自己的舞台实践,塑造了纪山莲、骆妹、秦娘等艺术形象。曾获2002年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代表性剧目有《失子惊疯》《瑶妃传奇》《风采壮妹》《漓江燕》等。
查看更多
冯杏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45年8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隆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父亲所在的戏班四处演出,小学时便组织儿童剧团进行表演,1959年成为南宁市邕剧团学员,学习粤剧及京剧表演的基本技巧。1962年拜著名邕粤剧两栖演员黄少金、李名扬为师。专攻小武行当,熟练掌握铲台、跳椅、手桥、把子功等南派粤剧表演技巧。先后导演过《月到中秋》《紫金锤》《龙象塔奇缘》等近百出剧目。重视传统,整理了《西河会妻》《芦花河》等一批传统粤剧剧目,保...
查看更多
1
35
36
37
38
39
4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