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83)
机构
(0)
政策
(11)
资讯
(269)
清单
(122)
资源
(37)
学术
(40)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欧小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1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合浦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岁进入广西合浦师范学校粤剧文艺班学习,后师从粤剧大师红线女,之后到广西艺术学校进修,再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基本功扎实,技艺全面,嗓音洪亮而富有张力,唱腔韵味醇厚,扮相英武俊朗,舞台造型清新利索,表演风格细腻传神,戏路宽广。多年来,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
查看更多
洪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11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南宁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邕剧代表性传承人。15岁考入南宁市邕剧团,师从著名邕剧艺人黄芝兰、张伟雄,专攻散发旦,兼攻花旦。嗓音洪亮,身段玲珑,唱功极佳,曾主演《杨八姐搬兵》《梨花罪子》《春草闯堂》等数十个邕剧经典剧目。退休后被返聘至邕剧团,参与剧本创作、唱腔音乐设计等工作。与其他人共同创作了《龙象塔奇缘》《开泰新声》《枣树搬家》《老少村官》等新剧目,并多次在国家级、自治区级会演和比赛中获奖,邕剧也获...
查看更多
阮桂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48年12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田东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金锣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家乡的金锣舞,跟随村里的老艺人学习,不仅掌握了金锣舞的表演技艺,而且还掌握了跳金锣舞的仪式流程及文化内涵。在长期的实践中,以其对本民族民俗文化的深刻理解,形成了自己舞蹈表演的独特风格和技艺特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为促进金锣舞的传播、传承,积极参加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努力培养瑶族金锣舞传承人。
查看更多
黄道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59年5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长鼓舞代表性传承人。受家庭影响,13岁跟随祖父黄明情学习芦笙与长鼓舞,时常观看周边村寨的长鼓舞展演活动,细心记下动作与旋律,练就扎实的舞步和娴熟的吹奏技巧,逐渐成为当地长鼓舞的主导者。熟练掌握多样舞步,半蹲、全蹲、扭腰踹腿、勾脚重拍踏地等动作,均能信手拈来,并能带领其他舞者,互相配合,互相衬托。时常带领当地长鼓舞队赴外地参加盘王节与文艺表演、竞赛等活动。能自制长鼓...
查看更多
黎芳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64年6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南丹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代表性传承人。14岁起跟随父亲黎少芳和伯父黎纪年学习南丹勤泽格拉,是白裤瑶地区颇有名气的铜鼓舞皮鼓指挥。集皮鼓手和领舞者于一身,是整场舞蹈的灵魂人物,边击边舞,能惟妙惟肖地模仿猴子攀枝、摘果、抛物等动作,舞蹈轻快敏捷、刚柔得体、粗犷古朴,既保留传统动作,又增加个人特点,将猴子的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曾多次作为皮鼓指挥赴国内外参加勤泽格拉(瑶语音译,意为“打...
查看更多
黄明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56年11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田林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田林瑶族铜鼓舞)代表性传承人。田林县平山瑶族铜鼓舞第十二代传承人,出身于瑶族铜鼓舞传承世家,从小跟随陆亚乃、黄文述等艺人学艺。完整掌握田林瑶族铜鼓舞从祭鼓到具体舞段的核心技艺,传承竹琴舞、八仙舞、祝寿舞等瑶族传统舞蹈中濒临失传的动作,古朴自然、舞姿轻盈、风格独特,还擅长吹奏八仙曲和长短号等乐器。带领村民学习铜鼓舞演奏表演并多次外出展演,不断扩大瑶族铜鼓舞的社会影响力。
查看更多
邓明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6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藤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藤县狮舞)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医、习武。20世纪90年代,师从濛江镇舞狮艺人朱甲华、廖兴贤学习狮舞技艺。此后组建禤州狮队。不断摸索狮子的形态、动作和心理,独创了一整套融武术、杂技、体操、舞蹈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藤县狮舞高难度动作,尤其是钢丝绳一字腿、狮尾吊桩采青、双狮上高桩等绝活令人叹为观止。曾多次率领狮队参加国内外大型狮舞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20...
查看更多
苏春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京族,1955年1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东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族独弦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受家庭影响,从小热爱独弦琴艺术,8岁起跟随叔父苏善辉学习弹奏,11岁师从独弦琴大师阮世和、阮其宁,不仅习得高超的弹奏技艺,同时也学会了制琴。演奏的《过桥风吹》《高山流水》《打渔归来》等传统曲目,琴声悠扬,意境深远,达到琴人合一的境界。利用无线电知识,通过发音琴体的扩音装置,初步解决了独弦琴发声微弱的问题。一直致力于独弦琴艺术的展示与教学,通过普及教...
查看更多
梁炳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41年4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系列坡会群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受家庭影响,跟随父亲和兄长走村串寨,活跃在各类坡会活动中。耳濡目染,7岁习得吹奏芦笙、踩堂舞与唱苗歌的技巧。喜爱制作芦笙,是芦笙制作大师古里第五代传人。制作的芦笙质地良好,音色张力极强,县境内大部分芦笙出自其手。2008年,为庆祝北京奥运会,受邀制作高约15米、重达200多千克的“芦笙王”。作为当地的“芦笙头”,积极带领群众参与坡会活动...
查看更多
谭三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毛南族,1959年10月生,
广西壮族
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南族肥套代表性传承人。毛南族肥套第十四代传人。1982年跟随父亲学跳肥套,为世代家传。熟知毛南族民俗文化,精通毛南族肥套各种仪式和技能,曾两次应邀到日本参加国际民俗文化艺术交流表演,表演节目为《万岁娘娘撒金花》(即《婆王送花》),多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查看更多
1
36
37
38
39
40
4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