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传拓名家讲述技艺传承马国庆在演示指拓中国传拓技艺展 卢旭 摄    传拓技术至少在1500年前就已经在我国问世了,传拓术为我们保存了众多的文献资料、博大精深的汉字书法、美轮美奂的绘画、巧夺天工的镌刻艺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古老发明的功能已经或多或少被高科技所替代,但是,具有古老的中国文化元素的传拓技术仍在沿用,以它千年不变的传统方式为我们继续做着重要的贡献。    6月9日,在第7个“文化遗产日”,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中国传拓技艺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民族自治地方非遗立法回眸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千百年来,各个民族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流传至今的各种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蕴含着各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系统将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宣传、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文化部将在“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系列主题活动。  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依法保护,重在传承”。在“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和全国各地文化部门将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举办一系列生动丰...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非遗”传承人新春聚北京惠山泥人团阿福 惠山泥人厂提供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何凯英汴京灯笼张――吉利灯 张俊涛摄大吴泥塑 吴光让《王茂生进酒》 李群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7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的要求,在2011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以下简称迎春展示活动)在北京市金源新燕莎MALL、北京市百货大楼、朝阳大悦城和国瑞城购物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八桂风谣”――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南部的一颗“明珠”,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十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他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不仅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少数民族民间艺人“非遗”调演闹元宵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周玮)扭起欢快喜庆的秧歌,跳起活泼热情的弦子舞,悠扬婉转的鄂伦春族民歌绕梁不绝……27日晚,“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活动”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拉开帷幕。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2000多名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将为首都观众呈献9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     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20个省区市、20余个少数民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 活动演出简介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将于2010年2月27至3月30日在京举行。     此次调演共分九个专场,汇聚了全国20个省(自治区、市)的少数民族同胞,以具有鲜...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将于元宵节隆重登场     (本网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将于2010年2月27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拉开帷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各个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舞蹈形式。它们历史悠久、传承有续,与本民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息息相关,不但具有鲜明...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广西将建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     记者日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今年广西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分批开建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场馆。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班华勤介绍说,2009年广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注重名录体系、传承人体系建设,共有16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9人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广西建设了桂剧传承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更趋理性          中国壮乡百色靖西县,被誉为“绣球之乡”,然而,如今已很难找出会用“堆绣”绣出栩栩如生立体画的绣手;在舞台上表演“四五人千军万马,六七步穿州越国”壮乡提线木偶戏的,只剩下了平均年龄50多岁的老人们;崇左宁明县,民族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也遭受着风雨的剥蚀……     幸运的是,2009年,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脆弱”引起了世人的警醒,对它们的保护与传承开始趋向理性:靖西县绣球协会称将尽快把“堆绣”手艺传给年轻人;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