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廿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朵云轩木版水印生产性保护见成效 水墨朵云又一春
2012.02.14
专题报道
朵云轩木版水印生产性保护见成效 水墨朵云又一春曹玲娟 【阅读提示】曾几何时,非遗被尴尬地称为“非常遗憾”:想传承,后继乏人;走市场,容易变味。有没有新路能走?不少非遗保护单位都在犯难。近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被授牌,对那些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非遗项目有所启示:以保持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市场手段,将非遗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进行“生产性保护”。在这方面,上海朵云轩的探索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
查看更多
手工技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乡风民俗间顽强生存
2012.02.13
专题报道
手工技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在乡风民俗间顽强生存 笔墨纸砚、年画、织锦,这些寻常物件与我们相伴百年千年,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渗入了我们的情感。 由于时代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这些传统的文化形态都在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手工技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它的活态性和传承性,因此,相比那些整体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的遗产...
查看更多
多元化博物馆视野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
2012.02.13
论坛
多元化博物馆视野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德国民族学、民俗学博物馆的历史与现状概述吴秀杰 [摘 要]德国的博物馆事业兴起于19世纪中期。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和文化变迁,德国博物馆的功能、理念和经营方式与时俱进,博物馆的分布遍及各地,数量众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其中各类民俗学(乡土文化)、民族学和专项文化史类的博物馆,占总数的60%以上。博物馆的存在,已经成为德国普通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博物馆在对民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保...
查看更多
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文化在生活中传承
2012.02.07
专题报道
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文化在生活中传承 中国民间传统佳节元宵节期间,文化部等部委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于农历正月十四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88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的珍贵实物近2000件参加展览,近17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场为欢度佳节的观众展示精湛技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农展馆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
查看更多
祈生与狂欢: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2012.02.07
专题报道
祈生与狂欢: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张 勃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至少从隋朝开始,元宵节就已经有了丰富的习俗活动,并形成十分鲜明的文化性格,此后节俗活动更加多姿多彩。节日期间,人们踏月走桥、观灯彩、猜灯谜、放烟花、舞龙狮、跑旱船,元宵节成为中国诸多传统节日当中最热闹的一个。 说起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坊间流传的两首童谣做了很好的揭示。其一云:“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
查看更多
曲艺传承不能单靠拜师收徒、口传心授
2012.01.04
论坛
曲艺传承不能单靠拜师收徒、口传心授 高 苹 相声师承自第五代、第六代之后,在数量上每代都大幅度地减少;从事曲艺人才培养的中专及大专层次的正规专业学校仅有两所;曲艺长期没有独立的学科目录而被涵盖在戏曲学科之内—— 与许多艺术品种一样,当下曲艺艺术的发展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其表征则主要体现在人才短缺,作品编创偏于戏剧化、歌舞化、杂耍化,演出市场不成熟,观众对曲艺的审美趋于娱乐化等方面。这其中虽然有曲艺艺术发展的外部文化环境正逐步受到新兴艺术...
查看更多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高瞻远瞩的决策
2011.12.28
论坛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高瞻远瞩的决策 (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任茂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这部法律的问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全面进入了有法可依的历史时期,为铸造中华文明新的辉煌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不负时代重托,全面把握时代背景,深刻认识非物质...
查看更多
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几点体会
2011.12.22
论坛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依法行政 依法保护——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几点体会 王 淼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2011年2月25日颁布,6月1日正式施行。《非遗法》的颁布既给我们非遗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使我们激发起了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要以《非遗法》为纲,深刻领会、切实贯彻、推动实践。 《非遗法》的主要精神 首先,强化非遗保护的战略意识。非遗工作启动初始就...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2011.12.19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内容提要:(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行动,其理论准备严重不足。表现在:我们的文化学研究起步较迟,不少人深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任何文化现象,不是科学地探究其合理性和规律性,而只习惯于简单地以进步或落后、有益或有害、好 或坏等政治概念和二元对立的方法论给予判决,因而把民间文化,特别是其中属于民间信仰(如神鬼信仰、巫术迷信等蒙昧意识)范围的种种文化事象的消极影响看得很重,看作是人类理性思维和当前意识形...
查看更多
火的舞蹈 舞蹈的火
2011.11.18
专题报道
火的舞蹈 舞蹈的火极具地域神秘色彩的磐安炼火是浙中民间艺术的奇葩。 地处浙江中部的磐安,群山环抱、林木葱郁。磐安的深泽乡虽然地域面积不大,在外名声却不小,极具地域神秘色彩的浙中民间艺术奇葩磐安炼火的发源地便是深泽。磐安炼火被专家称之为“火上舞蹈”、“浙江民俗活化石”。2005年,磐安炼火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磐安炼火据传起源于远古时代先民对火的崇拜,是古代“拔除”习俗的遗存,至迟在周代已经形成。道家认为磐安炼火是修炼“成真果”的必...
查看更多
1
207
208
209
210
211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