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1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初八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20)
机构
(0)
政策
(6)
资讯
(385)
清单
(60)
资源
(57)
学术
(92)
百科
(0)
其他
(2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陈博涵:中国定窑陶瓷的恢复发展与文化重塑
2022.11.25
论坛
【摘要】定窑陶瓷的烧制在我国有着辉煌的发展史,其上限最早可推至隋代,下限基本认为失传于元代。战争、人才流失、创新不足以及原料枯竭是定窑技艺失传的主要因素。近代以来,在古陶瓷专家和考古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定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定瓷烧制技艺的恢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经河北省几代定窑人的艰苦探索,特别是以陈文增为首的定窑研发团队,实现了从技艺传承到文化提升的转型,进而走出一条独特的定窑复兴之路。 【关键词】定窑;定窑考古;定瓷烧制技艺;文化...
查看更多
千年运河文脉汇入时代大潮
2022.11.14
专题报道
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挖下邗沟的第一锹土,到隋炀帝贯通南北大运河……近3200公里的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民族文明基因,为中国的统一与持续发展、中华文明的和谐进步与长期繁荣,以及近代以来的国家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了独特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要求,再次为未来的建设发展明确了方向。作为我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典型标志之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应如何更好地展现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
查看更多
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自强
2022.11.03
专题报道
寿山石雕、景泰蓝、丰宁剪纸……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第五单元“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厅,每一件展品都激荡深沉的情怀,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直观感受非遗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生动实践。这些满载文化底蕴的非遗精品彰显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引发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赞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内心油然而生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正是文化自信自强的绝好体现...
查看更多
高丙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构成与中国实践
2022.11.02
论坛
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代表作名录的设计及其在全世界的广泛实施,第一次为人类确立了文化差异条件下文化共享的公共机制,把联合国体系内通过文化达成对人的尊重的努力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文化的不同让各种“我们”相互区分、区隔,但是非遗保护的代表作名录制度把这种认识提升了一大步,差异文化因为被特定民族定为自己的代表性文化而有资格成为国际社会共享的文化遗产。当全人类因文化不同而相互欣赏与共享的格局形成时,最大限度地让每个人有机会受到尊重的文化条件就出...
查看更多
文物、非遗文创火起来,彰显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
2022.10.24
专题报道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迎来观展热潮。展览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创产品聚集了颇高的人气。 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能看到两把花鸟折扇,其纹饰和色彩均取自山东博物馆馆藏的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这一藏品是明制汉服的经典单品,相对于数量较多的朝服、官服、礼服等正式衣冠,这件生活化服饰裙色素雅、彩绣艳丽,受到众多汉服爱好者的追捧。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nbs...
查看更多
浅谈智能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
2022.10.20
论坛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变革。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成熟和广泛运用,智能化技术已进入以产业融合为主要特点的快速发展期,并成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核心技术。智能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加速了各领域的变革,随着5G、大数据、深度学习和算法的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亦迎来了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契机,其传播渠道、内容和形式均能够结合智能技术,借助科学技术进行当代表达,以智能时代的传播方式扎根于当代中国的土壤,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
查看更多
专访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2022.09.05
访谈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持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宝贵文化财富。 自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短短20多年间,中国不仅以42项非遗问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道路,为地区和国际层面开展非遗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这些...
查看更多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2022.08.24
要闻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2年8月24日(星期三)上午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艺术司负责人周汉萍、公共服务司负责人陈彬斌、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和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介绍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实录 邢慧娜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
查看更多
保护传承三大英雄史诗
2022.08.16
专题报道
在草原上、在毡房里、在篝火旁、在舞台中,悠长的歌声穿越历史长河依然清晰可辨……《玛纳斯》《格萨(斯)尔》《江格尔》三大英雄史诗源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至今仍在多地广泛传唱、活态传承,散发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伟大史诗彰显伟大创造精神 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
查看更多
朱怡芳:手工艺伦理的本质与范畴
2022.08.02
论坛
【摘要】手工艺伦理并非一种单纯的职业伦理,它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哲学内容。手工艺伦理的本质是获得“美德”。从应用伦理学的角度,手工艺伦理的范畴涉及人伦、生态伦理、职业伦理、教育伦理四个主要方面。手工艺之真,包括劳动、材料、有用的真实,科技的真知,信俗的真诚,身体和意识的真性。手工艺之善,包括目的正当、材料可靠、设计适度、功能合理、原理科学、技术恰当、表达熟练、质量优良的适合、相宜、良好。手工艺之美,有朴拙、华贵、通俗、礼性、素雅诸类,这些美的外在形式是多...
查看更多
1
12
13
14
15
16
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