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大暑
搜索
(办非遗发〔2022〕123号)
通知公告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和调整工作的通知 (办非遗发〔2022〕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京剧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9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文化和旅游部决定组...
查看更多
要闻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和调整工作的通知 (办非遗发〔2022〕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京剧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9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文化和旅游部决定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我,来自北宋景德元年,为了见到你,我已经走了一千年。”近期热播的纪录片《我是你的瓷儿》开篇解说词便透露出与众不同的气场。这部以瓷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以年轻化的语态将瓷的身世和故事娓娓道来,带领观众走入琳琅满目的瓷器世界。 除了《我是你的瓷儿》,近期与观众见面的非遗纪录片还有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前世今生的《过年的画》,聚焦年轻手艺人创新与传承故事的《非遗传承,少年敢当》,以及介绍各地区各民族不同非遗文化的《爱上中国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连日来,庆祝回归的一系列文化和旅游活动在内地与香港纷纷亮相,传递着社会各界的真挚祝福,激发着大家的情感共鸣。 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庆祝活动也凝结和彰显着内地与香港交流的丰硕成果。香港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文化和旅游交流稳步向前发展,交流人次连年增长,深度广度不断增进,呈现出机制建设成熟稳健、业界交流繁荣有序、青少年培育务实有效等局面。 多彩文旅活动共庆回归、共享欢乐 文化和旅游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湖南省花垣县苗族刺绣非遗工坊。资料图片 西藏尼木藏香非遗工坊。 资料图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2455个,从业人员16444人。 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57个,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63名。 全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接“一核一城三带两区”重点建设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不断提升非遗保护水平,续写创新性保护传承、多样化融入生活的新篇章。 完善机制,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向世界生动展示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文化中国、大美中国增添了独特魅力 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才能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江苏,“牢记初心使命·赓续匠心传承”迎接党的二十大非遗主题展引人关注;在四川,“千村万户,非遗圆梦”乡村振兴成果展、“非遗新实践,献礼二十大”系列非遗社区实践活动精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能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又是一年端午到,人们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赛龙舟、诵诗词,人们体悟传统民俗,品味厚重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浴兰节、端阳节、诗人节、龙舟节……从端午节的众多别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原标题: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传统之美 浸润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清代初期官窑和民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不断创新,景德镇制瓷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特别是颜色釉瓷器更为发达,集历代色釉烧造之大成。以高温铜红釉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助最新科技检测成果,可辨析清代初期高温铜红釉的品种、差异及特点,从而为研究高温铜红釉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烧造工艺和瓷业影响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铜红釉;康熙;烧造工艺 高温铜红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色釉之一,以铜作为着色剂...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