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大暑
搜索
虎·物
2022.01.29
专题报道
虎被誉为兽中之王,凶猛彪悍,虎虎生威,因而人们常将虎作为避邪镇宅、领兵出战的守护神。无论是在考古发掘出的文物中,还是在今天人们日常生活里的物品之上,都能找寻到许多“虎”形象元素,人们希望借助虎威驱除邪祟、保佑平安,为未来的顺祥生活祈福。壬寅虎年将至,本期选取部分带有虎元素的文物、非遗、文创,赏味之余,祈愿新年吉祥。 虎·文物 1.商伏鸟双尾青铜虎 (商) 江西省博物馆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题材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剧照 资料图片 “天工开画卷,苏作耀古今”,1月8日,非遗题材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特别放映活动,吸引了近500名观众前去观影。放映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15台缂丝机,在影片放映和主创与观众交流后,来自苏州的缂丝师现场指导观众实操体验,感受苏州传统缂丝工艺的精妙和苏作传统文化的精彩。观看非遗题材纪录电影与体验非遗手工技艺的新鲜融合,让现场观众为非遗文化所深深折服。 近年...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2021年是昆曲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同时,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苏州昆剧传习所建立一百周年。在这个特殊节点上,系统梳理昆曲传承发展的经验历程,能够更加充分地体会到在时代转型的进程中,昆曲是如何通过恪守优秀文化传统而实现与时俱进的艺术传承的,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七十多年时间里,党和国家为昆曲复兴做出了重大而突出的举措,这是昆曲艺术在新世纪能够引起中国戏曲,乃至中国非遗保护新局面的基础。 【关键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元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出青春风采 雕版印刷在直播平台上吸引成千上万年轻人观看,京剧脸谱图案印到腕表上,故宫文物变成新颖的文创形象……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广泛运用和精准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到非遗,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 用丰富的表现形式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可以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年轻人关注非遗,渴望深入了解非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非遗传承人应主动作为,深入了解年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53岁的绣娘梁忠美以前不会想到,自己和当地百位绣娘共同创作的22米苗绣长卷《锦绣台江》能在法国卢浮宫展出。她的苗绣作品,还成为今年“猫晚”(天猫“双11”晚会,起始于2015年——记者注)舞台上的明星。 今年的“猫晚”,非遗占据C位。除了苗绣,还有阳都草编、利川铁器、花丝镶嵌、银花丝制作、木雕、油纸伞等非遗技艺亮相。在另一台以非遗为绝对主角的公益晚会“潮起中国·非遗焕新夜”上,10位先锋艺术家和潮流设计师,对10种非...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狮舞(广东醒狮)之所以形塑武术性传统,源于宋代以后武技型狮舞的南传与民间化。清代禁教抑武时期,广东习武群体以寓武于狮的方式延续尚武传统。清末民初以后,醒狮背负唤醒国家国民之使命,因能展示尚武精神而获得承认。以广东佛山为中心,依托文献梳理、田野访谈进一步分层考察可见:清代至民国时期,城镇、乡村的醒狮传承具有不同形貌。前者依托行会、武馆狮会以及寻求互助的手工行业劳动者而持续传承;而后者不管是依凭武馆拳社还是仰仗“迷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熟的、活着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历代古琴88张,是中国古琴文化巨大的宝库。2017年,当代古琴家杨致俭因机缘一头钻进故宫古琴艺术的大门,将故宫古琴文物研究、故宫院藏古琴复制、古谱复活、古琴演奏、古琴教学、论文发表、书籍付梓、唱片出版等工作逐一展开,渐入佳境。他将自己的所学与时代相结合,全身心地投入到故宫古琴艺术的研究和活化之中。 来自上海的古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财务司司长马秦临、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公共服务司司长李宏、资源开发司司长单钢新介绍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小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实录 陈文俊(摄影:徐想)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记者8月23日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安徽省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五项行动”,不断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99项。 法治保障引领行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安徽省近年来先后出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安徽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办法》,编制《安徽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计划》《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是流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宁夏地处中国西部,黄河上游地区,东邻陕西,北接内蒙古,南与甘肃相连,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的交汇地。这一地区因干旱少雨而牧草丰足,水质微碱而矿化度高,适宜宁夏滩羊的生长。毛色清白、含绒量高、富有弹性、光泽度高的滩羊羊毛是手工毯编织的上好原料。明清时,宁夏就已成为重要的羊毛集散中心。 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包括选毛、开毛、洗毛、合毛、纺、染毛纱,绘图、织毯、平毯、剪片、洗毯、投沟、整修等工序。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