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58)
机构
(0)
政策
(3)
资讯
(85)
清单
(30)
资源
(19)
学术
(18)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山东
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菏泽市 山东
琴书
又名“唱扬琴”、“山东扬琴”等,发源于鲁西南菏泽地区,迄今已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作为南路山东
琴书
的发祥地,菏泽一直都是这种优秀民间艺术发展流布的重要区域。 山东
琴书
分南、北、东三个流派,菏泽南路山东
琴书
是最早的一派。南路山东
琴书
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流派系由茹兴礼所创。茹派演唱行腔深沉,咬字真切,节目多表现愤世之情。在南路的基础上,商派创始人商秀岭在胶东创出了东路山东
琴书
,邓派创始人邓九如在济...
查看更多
山东
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 山东
琴书
是山东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又称“唱扬琴”或“山东扬琴”。它源于明代中期鲁西南菏泽(古曹州)地区兴起的民间小曲自娱演唱形式“庄家耍”(又称“玩局”),至清代中期,原来唱曲使用的伴奏乐器古琴和古筝改为扬琴(又称“蝴蝶琴”)、四胡、古筝、琵琶、简板和碟子,表演为多人分持不同乐器自行伴奏,分行当围坐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白或对白。 山东
琴书
采用山东方音表演,因脱胎于民间的“小曲子”联唱,所用唱腔曲调十分丰富...
查看更多
河洛大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洛阳市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
琴书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
琴书
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琴音”在官宦、商绅和文人之间传唱,词曲典雅,流入民间后,改称“
琴书
”,其琴也改为扬琴。洛阳
琴书
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拖沓,其演唱书目也多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中、短篇故事。19世纪初,河洛大鼓由洛阳
琴书
和“单大鼓”结合,并吸收了河南坠子的一些曲调而形成。其早...
查看更多
湖剧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湖州市 湖剧,旧称“湖州滩簧”,也有“小戏”、“花鼓”等称谓,流行于浙江省湖州、嘉兴、杭州,江苏省吴江、宜兴,安徽省广德等地。湖剧的基础是湖州说唱滩簧与湖州
琴书
,形成时间约在清道光至咸丰年间。1951年定名为湖剧。 湖剧以滩簧二胡为主奏乐器,曲调清新,表演文雅细腻,唱腔有“小戏调”、“本滩调”、“烧香调”等,并形成特有的“十八个半音韵”。艺人按各自所在地域方言、唱腔差异而称“湖州帮”、“双林帮”、“南浔帮...
查看更多
吕剧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博兴县 吕剧原名“坐腔扬琴”、“化妆扬琴”,系在山东
琴书
基础上吸收民间花鼓、小曲、腔等发展演变而成,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它属于乡村艺术,演农家事,唱农家情,角色以小生、小旦、小丑这“三小”为主,唱词和道白亦多取自民间用语,演唱时以坠胡、二胡、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吕剧唱腔音乐系由民间俗曲演化而来,属于典型的板腔体结构,由“四平”、“二板”等调式和部分曲牌构成,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自然顺口,易学易唱,洋溢...
查看更多
吕剧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 吕剧原名“坐腔扬琴”、“化妆扬琴”,系在山东
琴书
基础上吸收民间花鼓、小曲、腔等发展演变而成,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它属于乡村艺术,演农家事,唱农家情,角色以小生、小旦、小丑这“三小”为主,唱词和道白亦多取自民间用语,演唱时以坠胡、二胡、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吕剧唱腔音乐系由民间俗曲演化而来,属于典型的板腔体结构,由“四平”、“二板”等调式和部分曲牌构成,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自然顺口,易学易唱...
查看更多
吕剧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吕剧院 吕剧原名“坐腔扬琴”、“化妆扬琴”,系在山东
琴书
基础上吸收民间花鼓、小曲、腔等发展演变而成,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它属于乡村艺术,演农家事,唱农家情,角色以小生、小旦、小丑这“三小”为主,唱词和道白亦多取自民间用语,演唱时以坠胡、二胡、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吕剧唱腔音乐系由民间俗曲演化而来,属于典型的板腔体结构,由“四平”、“二板”等调式和部分曲牌构成,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自然顺口,易学易唱,洋溢...
查看更多
吕剧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济南市 吕剧原名“坐腔扬琴”、“化妆扬琴”,系在山东
琴书
基础上吸收民间花鼓、小曲、腔等发展演变而成,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它属于乡村艺术,演农家事,唱农家情,角色以小生、小旦、小丑这“三小”为主,唱词和道白亦多取自民间用语,演唱时以坠胡、二胡、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吕剧唱腔音乐系由民间俗曲演化而来,属于典型的板腔体结构,由“四平”、“二板”等调式和部分曲牌构成,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自然顺口,易学易唱,洋溢...
查看更多
皮影戏(济南皮影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济南市 济南皮影戏是山东皮影戏的一个分支,主要流布于山东省境内,同时也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流传。山东皮影戏至少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清末艺人张盛旺专门从事皮影戏演出,当时称为“兰州皮影”。其徒李克鳌传承技艺后,于1915年将皮影自邹县带入济南,后经李福增、李兴堂、李兴时等人的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济南皮影戏。 济南皮影戏表演声情并茂,由一人负责操作和说唱,一人负责伴奏。演唱初期采用和尚劝善念经的唱...
查看更多
陶克陶胡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陶克陶胡》是产生于19世纪初的一种蒙古族说唱体民间文学,是民间艺人根据真人真事创编,以蒙古族长篇叙事
琴书
,即乌力格尔说唱为主,以民歌和多种传说、故事为内容的文学版本,至今仍在蒙古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 郭尔罗斯有着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自古以来,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和渗透,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郭尔罗斯文化。浩如烟海的蒙古族民间文学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荣誉,流传在郭尔...
查看更多
1
8
9
10
11
12
1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