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58)
机构
(0)
政策
(3)
资讯
(85)
清单
(30)
资源
(19)
学术
(18)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胡集书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惠民县 “胡集书会”是兴起并扎根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曲艺集市盛会。据民间传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源于曲艺艺人的竞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以联谊为主、具有习俗性质的自发性民间曲艺交流活动。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二为胡集书会的“偏节”,十五为“正节”。每逢书会,艺人们于十一日晚前赶到胡集,借宿在村民家,集体进行“望空”、“报门”等联谊活动,次日早8时至下午1时,聚集在镇东南的干沟附近,择地演唱。书会上有西...
查看更多
马街书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宝丰县 河南省宝丰县的马街书会又称“十三马街书会”,是全国曲艺行当的交易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到十五为书会的会期,十三为书会正日。书会在宝丰县城南7公里处杨庄镇马街村北应河岸边举行,届时来自河南省和外省市的说书艺人负鼓携琴,汇集于此,说书亮艺,河南坠子、道情、曲子、
琴书
等曲种应有尽有,规模壮观,形成全国民间艺术的奇伟景观。由于马街书会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魅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它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宝丰县也因...
查看更多
曲沃
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曲沃县 曲沃
琴书
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的曲沃县及其周边山、陕、豫三省交界地带的曲艺说书形式。因表演时手持八角鼓和单扇钹交替击节伴奏,故旧称“鼓儿书”或“铰子书”。一般认为是清代道光年间由河南南阳传入当地的“越调”(也作“月调”)与当地的方音和小调结合发展演变而成,至今约有一百三十年左右的历史。 曲沃
琴书
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曲沃方音。早期多为一人手拿梆子自行伴奏,采用曲沃当地方音坐着说唱,也...
查看更多
翼城
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翼城县 翼城
琴书
又名“铰子书”,俗称“本地书”,是流行于山西南部翼城县及周边曲沃、襄汾、浮山、沁水、绛县一带的曲艺说书形式。 翼城
琴书
的形成时间无文献资料可考,由艺人师承推断,清末时期即很兴盛,形成历史至少在一百二十年以上。 翼城
琴书
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翼城方音。早期只是一人敲击铰子自行伴奏表演,也曾有艺人自行击打扬琴或弹奏月琴伴奏说唱。后来出现了多人演出的方式,并加入小洋琴、三弦、四...
查看更多
山东落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单县 山东落子一名“莲花落”,流传于山东及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因以俗称“光光”的单页大钹和竹板为主要伴奏乐器,又有“光光书”的别名。它源于隋末唐初僧侣募化时演唱的“散花乐”,至宋代演化为乞丐歌唱的莲花落。明代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叙事莲花落,入清后达于鼎盛。 山东落子曲调质朴无华,风格粗犷豪放,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其流行地域、语言、唱腔的不同,山东落子可分为“南口”、“北口”和“东口”三种。南口落子流传于...
查看更多
四川扬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 四川扬琴又称“四川
琴书
”,流布于四川省汉族地区,因采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据传,清代乾隆年间四川已出现以扬琴伴奏的说唱表演,演出时单人自弹自唱,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唱腔比较简单,说白时还要使用醒木,故被人称作“话鼓扬琴”。 传统四川扬琴由五个演员分成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表演,行话谓之“五方人”。演出时一般以坐唱为主,也可站立表演。演员在场上有说有唱,同时自操乐器伴奏。曲目中人物众多...
查看更多
四川扬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成都艺术剧院 四川扬琴又称“四川
琴书
”,流布于四川省汉族地区,因采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据传,清代乾隆年间四川已出现以扬琴伴奏的说唱表演,演出时单人自弹自唱,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唱腔比较简单,说白时还要使用醒木,故被人称作“话鼓扬琴”。 传统四川扬琴由五个演员分成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表演,行话谓之“五方人”。演出时一般以坐唱为主,也可站立表演。演员在场上有说有唱,同时自操乐器伴奏。曲目中人物众多、不敷分...
查看更多
四川扬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曲艺团 四川扬琴又称“四川
琴书
”,流布于四川省汉族地区,因采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据传,清代乾隆年间四川已出现以扬琴伴奏的说唱表演,演出时单人自弹自唱,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唱腔比较简单,说白时还要使用醒木,故被人称作“话鼓扬琴”。 传统四川扬琴由五个演员分成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表演,行话谓之“五方人”。演出时一般以坐唱为主,也可站立表演。演员在场上有说有唱,同时自操乐器伴奏。曲目中人物众多、不敷分...
查看更多
徐州
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徐州市 徐州
琴书
又名“苏北
琴书
”,旧称“丝弦”、“唱扬琴”等,主要流行于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它源于明代小曲,清代后期发展成形,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徐州
琴书
以徐州方言演唱,乡土气息浓郁,既有南方曲艺的婉转灵秀,又有北方曲艺的粗犷激昂。它唱腔优美,曲调丰富,音乐结构一般包括“起板”、“慢四板”、“大八板”或“花四板”、“过板”几个部分,入活儿时唱【凤阳歌】、【垛子板】或念说白,最后以...
查看更多
山东
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郓城县 山东
琴书
为民间小曲联唱体,共有小曲二百余支,最盛时演唱曲牌和演奏曲牌多达300个,以【上河调】、【凤阳歌】、【梅花落】最常用。随琴伴奏的乐器也越来越多,以扬琴为主奏乐器,另有筝、坠琴、京胡、板胡、软弓胡、四股弦、碟子、大板梆子等。传统曲目分牌子曲、中篇、长篇3类。共有曲目一百多个,书帽、诗、引六百余首。 山东
琴书
自明初兴起于郓城,迄今约有六百年的历史。据《郓城县志》载:“琴曲始出于书香之家”,称为“琴...
查看更多
1
7
8
9
10
11
1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