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搜索
何淑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10月生,山东省郓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琴书代表性传承人。1963年考入郓城县曲艺队,开始学习山东琴书。1964年在郓城县文化馆组织的曲牌挖掘培训班学习。1969年跟随李素云学习。其演唱咬字真切,稳重大方,声情并茂,富于变化。熟练掌握五种伴奏乐器的演奏技巧,还积极进行曲目创作。其作品《女饲养员》《千里送暖》《俺的新家》等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奖。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山东琴书的传承和发展。从1997年起,先后培养了多名山东...
查看更多
王振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12月生,山东省鄄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琴书代表性传承人。13岁师从史思端学习山东琴书的演唱及乐器伴奏。1963年加入鄄城县化妆坠子剧团,1971年加入鄄城县曲艺队,1976年调入菏泽地区曲艺队。其嗓音条件好,加上刻苦钻研,因此在琴书演唱和乐器伴奏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曾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代表作有《断桥》《水漫金山》《梁山脚下》《大林还家》《好事多多》等。从业数十年,坚持演出和培养学员,先后教授出毕美、孔鲁顺等南路...
查看更多
魏云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3月生,江苏省徐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琴书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作为徐州琴书“柴门”第十八代传人,从小受民间艺人影响,喜欢琴书这门地方曲艺。1981年拜琴书老艺人杨士喜、崔文保为师,深得二人真传。同时又获师叔、师姐等前辈艺人传教,技艺大增。在演唱、表演及乐器伴奏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代表曲目有《两样心肠》《猪八戒拱地》《刘邦还乡》等。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曲艺大赛并获大奖。在提高自身技...
查看更多
张巧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0年9月生,江苏省徐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琴书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1977年师从魏云彩先生。四十多年表演、传承生涯,形成了声音圆润、表演真切、形象生动的个人风格,为当代徐州琴书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水漫金山》《游西湖》《一个女人三个娘》《虞姬赋》等。原创曲目《有情有义徐州人》被收入《中国文化遗产抢救丛书》。多年来致力于对传承人的培养,促进了徐州琴书国家、省、市传承人三级梯队格局的形成。在...
查看更多
朱丽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7月生,浙江省镇海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琴书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4岁起师从著名琴书艺人商业兴、关云霞夫妇,学习《水漫金山》《小姑贤》《老少换》等曲目,后又创作演唱《云中燕》《管得好》《锯瓷盆》等二十多个曲目,排演长篇大书《呼延庆打擂》并做唱腔设计。其演唱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唱腔优美,感情真切,表演大方,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致力于山东琴书的表演、整理和传承人的培养等工作三十多年,演出足迹遍及二十多个省市,多次参加全...
查看更多
刘士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11月生,山东省金乡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琴书代表性传承人。15岁师从琴书名家朱何堂学习山东琴书,学艺道路上曾得到李若亮等多位前辈艺人的悉心指教,继承了南路山东琴书幽默滑稽、乡土风味浓郁的表演风格,传统曲目代表作品有《夫妻争灯》《姜子牙卖面》等。唱功扎实,且擅长创作,创编了《农家乐》《农家春》《苦乐娘亲》等一大批深受百姓欢迎的现代题材作品。使用济宁方言演唱,唱腔明快流畅、质朴有趣、雅俗共赏,擅长现场即兴表演,坠琴演奏技...
查看更多
姚忠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生,山东济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琴书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1955年师从北路山东琴书创始人邓九如,系北路山东琴书第二代传人。1957年随邓九如参加济南市曲艺队,1977年进入济南市曲艺团至今。其音色优美文雅,唱腔高亢委婉,表演轻松诙谐,风格洒脱大方。代表作品有:《梁祝下山》《断桥相会》等。
查看更多
李湘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9年生,山东济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琴书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父学习南路山东琴书,8岁登台,12岁即扬名济宁曲坛,有“小红鞋”美誉。1951年进入济宁市曲艺队,1960年任山东省曲艺团主要演员,1978年调入山东省戏曲学校任南路琴书主课教师,1981年调山东省艺术馆从事曲艺研究,1994年退休后致力于社会教育。其演唱继承了李派俏皮、甜脆等特点,精通传统曲目。代表作品有:《水漫金山》《盗灵芝》等。
查看更多
王永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4月生,山东省广饶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吕剧代表性传承人。吕剧作曲家。1956年进入广饶县吕剧团任音乐教师,其间向东路琴书老艺人商业兴拜师学艺,1969年调入惠民地区(现滨州市)吕剧团。从事吕剧创作五十多年,坚持走访民间艺人,取材于民,亲口学唱,当面记谱,先后为一百五十余出吕剧演出剧目作曲。在长期的实践、演出、交流与考评中,总结出吕剧声腔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快简慢繁,微变渐进,一曲多用,变不离宗。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稻田里养上鱼,鱼池里养上鸭,鱼吃虫、草喂鸭,不要打药不生虫,不要薅草草不发,到秋后,连鱼带鸭加粮一起卖,一亩地能收入八千八……”农民曲艺家、山东琴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士福创作的一曲《儒乡新貌》,用淳朴、幽默的山东方言唱出了乡村新变化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新风貌,引来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    10月13日、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江苏省曲艺家协会、江苏省群众文化学会和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盐都·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