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1 星期一 农历六月廿七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52)
机构
(0)
政策
(8)
资讯
(199)
清单
(93)
资源
(47)
学术
(100)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二十四节气”,未来如何传承
2016.12.20
专题报道
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审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正在逐渐减弱,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人们对节气是否还有依赖?申遗成功之后我国各地对其保护传承应该何去何从?“二十...
查看更多
话说二十四节气——CCTV《家园》节目
2016.11.29
论坛
肖薇:现场在座的各位朋友,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东方月:大家好,欢迎走进《家园》。 肖薇: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优秀,而聪明智慧的民族,在古代我们就有了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靠着这些聪明、智慧,中华民族不仅养育了自己,而且也大大推进了世界人类文明活动的进程。 东方月:没错,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想都能够如数家珍地说出我们古代的一些文明成果,比如说像“四大发明”。其实有一项文明成...
查看更多
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传统节日——下元节
2016.11.14
专题报道
正月十五闹元宵,又称上元节;七月十五放河灯,是中元节;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还有一个下元节,却已离我们渐行渐远,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下元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呢?农历十月十五,就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下元节由来与道教有关。道教奉祀天、地、水三神,称为三官,即天官、地官和水官;又称三元,即上元、中元和下元。这三官的诞辰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于是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成为道教的节日。 道教诸神之中,“三官”地位颇高...
查看更多
佳节又重阳——重阳节习俗知多少?
2016.10.09
专题报道
重阳的来历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又称“重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月并阳,故曰重阳。重九成为节日,可以追溯到汉代。《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两晋、南北朝时九月九日人们登高食素,时为“素节”,风行全国,唐时诏令为节,现为天下华人之节。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伴有形式多样的习俗,在汉族和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流行。 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
查看更多
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
2016.08.17
专题报道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
祭祖
节日,又称“鬼节”、“七月半”等。按照传统习俗,中元节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相传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七月原本是小秋,这时已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按照惯例,人们要用新米祭祀祖先,报告收成。东汉时期,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后来,七月的这一
祭祖
日期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
查看更多
全面提升非遗保护专业化水平——非遗数字化采集专题系列培训三年纪
2016.07.13
专题报道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主办、重庆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专题培训班(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类)”日前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26个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地区及重庆市内的共170余名非遗保护一线工作者参加了培训。 本次重庆培训班是国家非遗中心继2014年湖北宜昌培训,2015年安徽合肥、云南昆明培训后,举办的第四期数字化采集专题培训活动,也是首轮非遗数字化采集分类专题...
查看更多
抚顺满族剪纸: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16.06.21
专题报道
满族风情剪纸《乌拉草鞋脚上踹》 满族风情剪纸《火盆上炕烤爷太》 满族风情剪纸《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风情剪纸《冰上钓鱼单线拽》 辽宁抚顺满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组成部分,于2010年8月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抚顺的满族剪纸究竟有什么样的文化魅力呢? 据说,抚顺的满族剪纸艺术已有200多年的传承历史。它以满族萨满文化和民俗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保存了大量满族民间活态的文化,包括宗教信仰、民间传说...
查看更多
清明节传说:小故事传递大道理
2016.04.08
专题报道
传说是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习俗往往为节日传说提供了言说的对象,节日传说则以讲故事的方式诠释节日习俗的来历和内容,赋予节日以更多的人文内涵。节日传说作为在民间代代相传的口头文学,包含着民众的情感,也蕴藏着民众的价值观念。在清明节的诸多传说中,就很好地揭示与展现了民众的喜好与尊重、崇尚与批判。 对于有贡献的历史人物的纪念和感恩。表达这一主题的清明节传说较多。流传甚广的与介子推有关的清明节来历的传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满族人寒食节为什么不动烟...
查看更多
孝在清明
2016.04.08
专题报道
“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 ”在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
祭祖
、慎终追远的节日,也是深刻体现孝道的节日。 在流传至今的八大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中,只有清明节兼具节日与节气的双重身份。从节日起源上看, “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周代就已出现, 《逸周书》载:“清明之日,桐始华。 ”就是说,到了清明,桐树就开花了。为什么叫“清明”呢? 《岁时百问》认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
查看更多
春节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2016.02.22
专题报道
摘要: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大、最重要且文化内涵丰富的节日。春节或中国年具有兼融性、科学性和非宗教性等特点。春节在传承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寓教于乐、调节身心健康、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春节;元旦;中国传统节日;节日文化;文化功能;文化对比;文化传承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大、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节日。它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于一身,是中华民族文...
查看更多
1
32
33
34
35
36
4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