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10 星期三 农历七月十九 白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52)
机构
(0)
政策
(8)
资讯
(199)
清单
(93)
资源
(47)
学术
(100)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在京开幕
2014.07.15
其他新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在京开幕 开幕式后,董伟副部长、夏林茂区长参观展览 广东剪纸传承人饶宝莲制作剪纸 江苏秦淮灯彩传承人陈柏华扎制灯彩 湖北天门糖塑肖丙生吹制糖人 贵州黄平蜡染技艺廖秀珍、罗朝芝绘制染布 贵州黄平蜡染 北京风筝 本网讯 “百节年为先”,春节是一年中第一个节...
查看更多
“授艺不藏私”――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传承人张俊显
2014.07.15
人物
“授艺不藏私”——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传承人张俊显 彩色面团被不断地翻转揉捏,张俊显的双手忙而不乱,只用了5分钟的时间,一匹生动的面塑生肖马已经出现在记者的面前。 一揉一捏之间,面团被张俊显赋予了生命。 张俊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的代表性传承人, 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人称“面人张”。 面人,也称面塑,北京人喜欢叫“棒棒人”。在早年间,孩子没有多少玩具可以选择,到街上找捏面人的师...
查看更多
满族说部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研究
2014.07.15
论坛
满族说部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研究高荷红 内容提要:《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第一批一共11部10卷本;除此之外,我们了解的还有28部,还有徐爱国的《天命雄鹰》,张德玉搜集整理的《三皇姑开矿》、《佟春秀传奇》,后来加入的明代《依尔哈木克》、《莉珠坤逃婚记》,对这些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的介绍,我们发现满族说部文本经过多少代人的传承,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异文,只有那些传承脉络比较清晰的家族才传承了下来。 关键词:满族说部 文本 流传情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
查看更多
展演与再造:海南黎族口头传统传承现状及思考
2014.07.15
论坛
展演与再造:海南黎族口头传统传承现状及思考——基于五指山市“三月三”的考察杨杰宏(纳西族) 黎族的口头传统遗留较为完整,体现出体系层次分明、口头与书面文本共存、不同地域间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特征,在现代性背景下呈现出展演化、复制化、再造化特点,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通过阶段。政府、学者、民众、企业等多元力量的有机整合是传承口头传统的决定性因素。 海南,一个热带、海岛、异域、旅游构成的文化符号。自1988年建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以来,它的动静一直引起国...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巡回传承特点
2014.07.15
论坛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巡回传承特点黄中祥 [内容提要] 巡回传承方式是通过民间说唱艺人走村串户的说唱方式来进行传承的一种形式。巡回传承始于中世纪,盛行于近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然流行于哈萨克草原,是在时令性游牧生产和生活中孕育形成的。说唱艺人拿着冬不拉琴,随着时令性搬迁的畜群,进行巡回说唱。这种独特的传承方式是由其所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人少畜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寄托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不是在静谧的书...
查看更多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摄影摄像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
2014.07.15
专题报道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摄影摄像专题培训班” 成功举办 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耀华致辞 湖北省宜昌市副市长王应华致辞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马盛德为学员授课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树峰展示摄影器材并为学员讲解摄影理论知识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为学员授课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向柏松为学员授课 《中国石油报》新...
查看更多
浅析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2014.07.15
论坛
浅析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为例 吴才德 摘要:阐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的涵义,分析靖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要通过法律法规保护、产业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途径来解决。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自2003年1...
查看更多
宫廷宗庙祭祀礼乐
2013.12.10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宗庙是朝鲜王朝供奉祖先的王家礼教祠堂。它位于汉城,是进行集歌舞礼乐于一体的祭祀仪式的地方。现在这种仪式于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举行,王室后裔组织
祭祖
活动。 这种独一无二的礼教祭祀活动,于中国也已不复存在,却出自中国经典古训中的敬祖孝宗思想:在祖先灵魂安息的处所,为之祈求永恒平安。现在的祭祀形式仍沿用15世纪的典籍所记载的程序:主祭身穿礼服,头戴王冠以代表国王,其余等众则着冠冕,捧着盛有食物和奠酒的祭器上供。音乐(锣、钟、弦乐器、长笛)和舞蹈(64位舞...
查看更多
当前我国传统民间舞蹈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3.09.05
论坛
当前我国传统民间舞蹈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马盛德 一、伪民舞现象的凸显 近年来,民俗、民间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在民俗传统中寻找自己情感的寄托,在熟悉的民间文化中寻求精神的栖息地。各种民俗村落、边地文化旅游、民俗活动、传统庆典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这种热潮中隐藏着一股“伪民俗”的暗流。这些伪民俗现象表现形态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有的为了功利目的任意添加、拼凑民俗事项,生硬地编造出一套在该地区根本不存在的、没有任何本土文化生态依据的民俗...
查看更多
探索非遗保护有效路径
2013.07.16
专题报道
探索非遗保护有效路径施维维 沙头角鱼灯舞通过在院校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得以更好地传承。 陈观华 摄 香云纱因为时装的介入而进入成熟的商业化模式,“香云纱染整技艺”得以传承。 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非遗的保护正面临着严峻考验。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让曾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日渐消失。 深圳和珠海,这两颗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口东西岸的“双子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如今,这两座年轻的城市,正以各自的方式挽救那些岌岌可危的传统民俗...
查看更多
1
34
35
36
37
38
4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