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7   星期六   农历四月二十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缅怀先人、祭奠逝者只是中国清明节传统风俗的一面;对于许多人,特别是孩子而言,这个春天里的节日还有肃穆之外的另一面。   在山东北部,“碰鸡蛋”是孩童们最喜欢的清明节游戏。早上起床后,从一锅煮好并被染红的鸡蛋中挑选出最坚硬的几个放进书包,是孩子们的例行“仪式”。   学校是“碰鸡蛋”比赛的赛场,学生们小心翼翼的手握红鸡蛋,只露出尖尖的蛋头。裁判一声令下,“啪”的一声后就会决出输赢。赢者兴高采烈,输的闷闷不乐。   有些求胜心切的孩子会偷偷“作弊”:从自...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它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而言,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它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民俗性、传承性、民族性。它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为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作为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春分是天文类节气。春分有两重含义,一是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各地昼夜时间相等。这一点古人也知道,讲究天人感应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另外一重含义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因此,华中地区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至于春分习俗,国家层面有祭日,民间则有看社戏、玩立蛋、荡秋千、放风筝等。   春分祭日,国之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春秋代序,辞以情发   张  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对于时间的一种重要切分方式,与季节的转换以及气候、物候的变化紧密联系。因此,人们十分强调节气是指导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然而二十四节气绝不仅仅关乎农业生产。试看一副对联的产生:传说明代江南有一位知府,一次到郊外游玩,恰逢一个农夫扶犁杖在道边出一上联求对: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那位知府沉思片刻,便对出下联:双手捧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凉山彝族地区宗教仪式多,民间节日少。“库史”可以说是这一地区彝族人惟一一个共同庆祝的节日。“库史”的“库”系名词,有年、岁之义;“史”,一说是形容词“施”的变音,意为新的,“库史”即新年;一说“史”为动词,有转、轮回、循环的意思,“库史”意为转年,引申为“过年”。彝族的“库史”与汉族的春节一样,都有辞旧迎新的意义,但“库史”是彝族人自己的传统节日,从其过年的时间、活动的内容、形式及其功能意义来看都与汉族的春节有别,在中国各民族的节日中也是一个富有鲜明...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即将在京开幕      本网讯 “百节年为先”,春节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日,也是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希望在这个节日里,欢聚一堂辞别旧岁,共同迎接美好的春天。广义的春节从头一年的腊月初八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人们切切实实感受时间的意义,享受生活的喜悦。同时,为了更好地庆贺、纪念这辞旧迎新、充满希冀和欢乐的时间节点,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种种习俗,如守岁、拜年、祭祖、贴窗花、放炮仗、逛...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在京开幕   开幕式后,董伟副部长、夏林茂区长参观展览 广东剪纸传承人饶宝莲制作剪纸 江苏秦淮灯彩传承人陈柏华扎制灯彩 湖北天门糖塑肖丙生吹制糖人 贵州黄平蜡染技艺廖秀珍、罗朝芝绘制染布 贵州黄平蜡染   北京风筝   本网讯 “百节年为先”,春节是一年中第一个节...
查看更多
人物
“授艺不藏私”——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传承人张俊显     彩色面团被不断地翻转揉捏,张俊显的双手忙而不乱,只用了5分钟的时间,一匹生动的面塑生肖马已经出现在记者的面前。  一揉一捏之间,面团被张俊显赋予了生命。  张俊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的代表性传承人, 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人称“面人张”。  面人,也称面塑,北京人喜欢叫“棒棒人”。在早年间,孩子没有多少玩具可以选择,到街上找捏面人的师...
查看更多
论坛
满族说部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研究高荷红    内容提要:《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第一批一共11部10卷本;除此之外,我们了解的还有28部,还有徐爱国的《天命雄鹰》,张德玉搜集整理的《三皇姑开矿》、《佟春秀传奇》,后来加入的明代《依尔哈木克》、《莉珠坤逃婚记》,对这些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的介绍,我们发现满族说部文本经过多少代人的传承,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异文,只有那些传承脉络比较清晰的家族才传承了下来。  关键词:满族说部 文本 流传情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