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携手弘扬东方文化从江陵端午祭申遗说起田 青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导致中韩两国学术界和民间舆论一度出现激烈争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DNA。它不仅展现出了世界各国人民无限丰富的创造力,而且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世界的文化生...
查看更多
端午节
2009.05.20
专题报道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韩共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导致中韩两国学术界和民间舆论一度在这一问题上出现激烈争议。    本月7日至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韩国韩中文化艺术FORUM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出席该论坛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在发言中就当年的江陵端午祭申报事件给予正面回应,其文客观平正,显示了一...
查看更多
巍山打歌
2009.04.14
专题报道
    巍山打歌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县内曾发现过新石器和战国时代的石棺墓;也是唐代南诏政权的发详地,县内现仍有南诏遗迹多处及南诏王室后裔。    巍山彝族自称"腊倮颇","颇"是人的意思,即"腊倮人",又称"土家",即土生土的民族。    "打歌"彝语称"欧克",是巍山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历史久远的一个舞种。它的起源在民间有多种传说:相传在部落时期,一次彝家与傈僳发生了战争。彝家节节败退,被围困于一山头,眼看夕阳西下,彝家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清明古老习俗:扫墓、踏青、打马球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习俗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
查看更多
彝族火把节
2008.07.02
专题报道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不仅彝族过火把节,同属彝语支民族的纳西族、白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都要过火把节。     每逢节日,彝族地区的白族、纳西族和彝族,家家门前要竖一个火把,村口竖一个高四、五丈的大火把。通常选一松树,拿松枝和干柴层层围成巨大的宝塔,上面插花挂果。晚饭后,锣声、号声一响,男女汇集广场,点燃火把,并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光焰冲天,欢呼声此起彼落。老人们举杯畅饮。年轻人围着火把,还要敲锣...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韩国:不一样的端午节习俗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江陵市使这一民间节日成为了它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了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了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    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俗江陵端午祭拜    江陵端午祭的确是东亚“汉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现象。以节日习俗而言,端午节虽然发源地在中国,但是在长期的流传和国际交流中,它被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端午节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李次青(清末)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盛世春天两清明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罗杨谈清明节的文化含量梁永琳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国务院颁布新的节假日放假办法以来,3个新增放假日的第一个。面对“新”清明的第一次放假,我们应该如何过?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它的文化意义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罗杨,请他谈谈有关情况。 香港舞蹈团表演的舞蹈《清明》 宋 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局部)  记者:一提到清明节,人们都会下意识地想起杜牧的那首《清明》诗,特别是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高校学者解读清明节气丰富文化内涵     清明节不单单是扫墓的节日。除了缅怀先辈以外,传统的清明节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还包含着孕育新生命的意思。今年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将成为新假期制度实行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沪上部分知名民俗学专家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清明节放假引起大家关注的,更应该是清明节这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如何更好地保存。        清明与农时联系紧密        清明节既是节日也是节气之一。据有关专家称,在《淮南子·天文训》上就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