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3)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62)
清单
(18)
资源
(13)
学术
(16)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梨花落后清明——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2017.04.01
专题报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摄影:印月)每年在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今年的清明时间是4月4日22点17分,农历丁酉年三月初八。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清明时节的物候特征是:“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清明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一、清明节气和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根据光绪年间成书的...
查看更多
多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2017.03.30
专题报道
古时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每年的三月三日,不再进行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临水宴宾、郊外踏青游春的活动。杜甫在《丽人行》诗中描绘“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唐朝“三月三上巳节”风俗的写照。相传“三月三”是黄帝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同...
查看更多
做非遗传承人的贴心人——记廊坊市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
2017.02.27
专题报道
廊坊市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图为非遗传承人高继泽教孩子们捏面塑 2月25日,河北省廊坊市非遗展示中心内分外热闹,几十个孩子被分成五六个小组,有的跟着面塑大师学习面塑,有的围绕在秸秆扎刻大师的周围,有的一板一眼地模仿着京东大鼓传承人的架势和唱腔……这已经是今年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连续举办的第八次“传统文化体验日”活动了。 廊坊市地处京津冀交叉地带,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目前,廊坊市已有22项非遗成功入选国...
查看更多
心生向往 趋之乐之——传统节日文化如何“活”起来
2017.02.24
论坛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灿烂辉煌、内涵深厚。许多传统文化跟节日结合在一起,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中秋节等,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一整套特定的仪式,包含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国人的生产生活理念、感情寄托和审美追求,并与诸多种类的传统文艺形式相关联。可以说,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特别重要的载体和最好的传承时机。 而传统文化的式微跟近年来传统节日受冷落一定程度上有直接关联。有些人觉得传统的节日过得没趣味,很多年轻人热衷于过圣诞、万圣节、情人节等西方...
查看更多
如何消得此良辰——正月十五“闹元宵”(中篇)
2017.02.10
专题报道
柳林盘子会盛况柳林盘子会-“盘子”夜景二、民间社火等民俗活动1、柳林盘子会“柳林盘子会”又称 “天官会会”、“小子会会”,是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县城及城郊穆村一带的盛大民俗文化活动。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以元宵节为高潮。活动期间各街巷分段轮值,张灯结彩、高搭彩盘、遍点社火,或配以秧歌、弹唱;或佐以转九曲、斗活龙,汇聚十里乡亲,载歌载舞,共庆节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盘子民俗活动围绕“盘子”展开,“盘子”是一种制作非常精美的组合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
查看更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各地中秋习俗
2016.09.12
专题报道
对中国人来说,夜空中的朗朗明月,似乎是一种温柔情感的象征:它寄托着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可以是对亲人刻骨铭心的牵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高气爽之际,那一夜的月亮,圆润、明净,似是一年之中最大、最亮、最美的。无论是在东北黑土地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农家大汉,还是在海外奋斗多年,事业有成的侨胞和游子,或者在灯火辉煌的大城市中辗转于各个写字楼之间埋头苦干的小白领,告别故乡的田地和村庄,到大城市辛苦奔波找...
查看更多
谷雨时节 古人为什么要“禁蝎”?
2016.04.26
专题报道
转眼间,“谷雨”已过。“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谷雨,一年四季中最美丽怡人的春天就将远行,而酷热的夏日则将来临。谷雨时节,古人都做些什么?“禁蝎”、“调摄”、“祈嗣”……都是流传很广的“谷雨”习俗。 贴符“禁蝎”:书“谷雨贴”防“五毒” 《增修登州府志》:“士民用朱砂书符咒,禁蛇蝎” “谷雨”之后的节气是“立夏”, 由于“五毒”在夏季常出没,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古人要在谷雨前后进行一场除“害”运动,即“禁蝎”或...
查看更多
清明,让我们接过火种
2016.04.08
专题报道
清明是古老的民族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中,清明因其强烈的自然人文合一的色彩而地位非凡。又到一年清明时,让我们感知自然、感念祖先、感恩生命—— 清明是传承民族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亲近自然、珍重生命的重要时间。清明关系到民族的文化生命,是我们今天需要特别重视的节日。我们需要传承清明所蕴蓄的伦理观念与自然意识,同时也要看到当今时代变化的环境,对清明节俗作适应性的调整与更新。 感念先人 在人心躁动的现代社会,清明节能够给人一个理性...
查看更多
孝在清明
2016.04.08
专题报道
“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 ”在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节日,也是深刻体现孝道的节日。 在流传至今的八大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中,只有清明节兼具节日与节气的双重身份。从节日起源上看, “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周代就已出现, 《逸周书》载:“清明之日,桐始华。 ”就是说,到了清明,桐树就开花了。为什么叫“清明”呢? 《岁时百问》认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
查看更多
发展传统民间游戏需要新的文化空间
2015.05.22
论坛
随着现代化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大杂院”消失了,民间游戏失去了游玩的场所;“鸡犬相闻”的邻里没有了,民间游戏失去了广大的参与者;没有儿童的嬉戏打闹,民间游戏便失去了原有的乐趣和童趣。与此同时,语言文字类民间游戏,因语言游戏的“普通化”,其方言性和多元化的地域特质也在不断消亡,因此,如何复兴传统民间游戏,不仅关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关乎我们的记得住的乡愁和童年的记忆。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一颦一笑成为我们幸福的营养源和催化...
查看更多
1
7
8
9
10
11
1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