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4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一   
搜索
夏吾他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2年3月生,青海省同仁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版印刷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三十五年的雕刻生涯中,主要雕刻作品有塔尔寺的《嘉木样活佛作品全集》(十六卷)、四川格得寺的《洛桑成勒作品集》(十二卷)等,另外在省内外多家寺院雕刻了很多佛经等。从1984年起收徒传艺,不仅招收本村学徒,还广收其他乡镇的学徒传授雕刻艺术,至2016年底学徒达上百人。雕刻的刻版线条纹路细致、刻痕深准,出众的技艺得到了社会一致认可,被青海省文...
查看更多
嘎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藏族,1963年11月生,西藏自治区贡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2岁起在父辈们的传授下学会了编织邦典,并对传统邦典编织颇有造诣,同时根据现代人审美需求,还能编织出十多种新品种。2002年,以家庭作坊的方式修建了简易的格桑邦典编织厂房。2007年,开办了杰德秀格桑民族羊毛手工加工厂,招收二十余名学徒。2008年3月,同贡嘎县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了杰德秀邦典编织培训班,培训九十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该项目的活态传...
查看更多
卓玛央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藏族,1965年9月生,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晒盐技艺(井盐晒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井盐晒制技师。从12岁开始,在长辈的带领下学习制盐,通过实践不断地学习,技艺逐渐熟练。盐井盐业生产是非常原始的晒盐方式,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制盐的作业方式一样,属于天然的风干。盐民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以木制的背水筒背上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在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在从事晒盐的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承前启后,不断提高操作技艺,提高晒...
查看更多
次仁平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6年5月生,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藏香制作技师。少年时,在直贡替寺学习藏文语法等藏语文基础知识、佛学基础原理以及识别草药、配置藏药等藏医基本知识,并师从当时著名的藏医专家赛琼和赤列奥赛学习直贡藏香配制方法等。师从著名藏医专家索朗巴珠和曲杰桑布等,学习和补充了解有关藏香配制的诀窍和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制作的直贡藏香投放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现积极培养传承人才。
查看更多
龙多然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8年6月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藏族金属锻造技师。其曾祖父玛杰、祖父江永和父亲闹才都是藏式金属锻造民间艺人。不足10岁就开始跟随家人学习锻造技艺,不到20岁就成为一名出色的铁器锻造工匠。锻造的金银器物和饰品雕刻纹路突出、图案精美逼真、线条流畅饱满、镶刻浑然一体,堪称巧夺天工。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地手工艺展览会上引起轰动,被视为收藏精品远销国外。与弟子土江和丁松将主...
查看更多
次旦旺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6年11月生,西藏自治区拉孜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藏族金属锻造技师。1956年开始跟随父亲学艺。拉孜孜龙藏刀是藏刀九大派系中的一个分支,铸刀手艺属古司藏刀始祖之一。其锻造的孜龙刀具有技术性强、加工精湛、佩戴美观、古朴威严等特色。1980年开始带学徒加工生产,培养了一批传承人。
查看更多
俄色呷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0年12月生,2014年3月去世,四川省白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53年开始学习唐卡,1958年跟随父亲学习手工艺。1980年后,为全国百余座大小寺庙制作了吉祥八宝、面具、金银佛具和宝塔等。每件作品以心为蓝本,充分利用想象力,不做草稿,信手拈来。制作的佛像融入了绘画元素,面目慈善,美观大方,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代表作品有《莲花生大师》《守护神面具》等。
查看更多
多吉登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24年4月生,西藏自治区江达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师。1932年至1947年间随父在江达县波罗乡阿当村学习木版雕刻技艺,之后跟随其父辗转于甘孜、阿坝、那曲、日喀则等地雕刻印经版。1952年前后曾参与德格经院《丹珠尔》《甘珠尔》经修复雕刻工作。雕刻的经版极具民族特色,佛像雕刻更是堪称一绝。经版的花饰、花纹异常精细,无不显示出独特而又高超的雕刻技术。
查看更多
次仁多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50年4月生,西藏自治区尼木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造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藏族造纸技师。尼木藏纸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中期,世代相传,多数是由家庭传承下来的。经过常年在家目睹父亲造纸过程,慢慢学会了该项技艺,并在数年的时间里先后教会了十名徒弟。能制造出不同花纹的纸张五六种,能制造出五种不同用途的纸张,如平常用于写字的纸张、绘画纸、灯罩、包装盒、修补纸。多年来,为藏族造纸技艺更好地传承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查看更多
边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50年2月生,西藏自治区江孜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小热爱藏式地毯编织技艺,为自家生计需求,从17岁就开始学习江孜卡垫编织技艺,已有五十多年的实践经验。率先把自己的地毯编织作坊加入到藏毯厂中。为发展江孜地毯,继续传承好地毯生产技术,以本民族传统地毯图案为基调,不断创新,与时代审美相结合,共为江孜地毯厂设计了一百多张地毯图案。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