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5)
机构
(0)
政策
(10)
资讯
(555)
清单
(421)
资源
(84)
学术
(187)
百科
(0)
其他
(58)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
2018.06.04
论坛
陶瓷大师在拉坯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我国非遗保护的历史只有很短十多年时间,但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很好地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尤其是以乡村为背景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结合了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经验,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探索设立了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遗保护模式,在全世界范围都比较少见,既是对非遗保护路径的创新,也是对非遗保护理念的创新。1.还非遗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非遗产生于民间,繁荣于民间,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查看更多
堆绣布艺的守护者——访热贡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桓贡
2018.05.31
人物
桓贡正在创作 距青海省西宁市170公里的黄南
藏族
自治州同仁县是驰名中外的热贡艺术发祥地,这里的绘画、雕塑、堆绣、建筑装饰都非常有特色。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重要流派,热贡艺术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丽明珠”。 在热贡艺术流传的地域,艺人们有着非常高的社会地位,人们认为有出息的男子才能画画。1969年,桓贡出生于同仁县年都乎村,他的父亲久美是远近闻名的唐卡“四大天王”之一。桓贡12岁那年,父亲开始教他做堆绣。 堆...
查看更多
从历史走向未来延续民族史诗文化血脉
2018.05.30
要闻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有关会议的新闻报道(视频时长1分29秒) 原标题:从历史走向未来延续民族史诗文化血脉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史诗学学科建设,推动中国多民族史诗传统的赓续和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承办的 “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会议”于5月24日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
查看更多
匠人朗加:指尖上的艺术 方寸之间显匠心
2018.05.29
人物
在金沙江畔,位于四川省甘孜
藏族
自治州德格县境内的德格印经院,有着“藏文化大百科全书”的美誉。自清雍正七年建院以来,奇迹般完整地保存着22万余块木刻古印板,其中有许多珍本、孤本和范本,如印度早已失传的《印度佛教源流》。 走进德格印经院经板库,没有谁会不被静置于层层木架上的经板所震撼。在西藏和四省藏区,只要是德格印经院印制的佛经,所有人都会心生敬意,奉若珍宝。 那么,德格印经院的经板是从哪里来的呢? 近日,我们了解到,德格印经院80%以上的木板雕刻珍...
查看更多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10年:“花开墙内 名扬世界”
2018.05.18
专题报道
来自热贡地区的唐卡画师展现“指尖”传承。热贡地区,唐卡色彩鲜丽,从艺人员众多,绘画技法精妙,被誉为“藏画之乡”(摄影:孙睿) 在青海生活了21年的荷兰人Klaas谈及热贡一词时,能罗列出如唐卡、於菟、藏戏、六月会、泥塑等一系列“名片”,“热贡正从一个区域名成为(文化)品牌。” 热贡一词在藏语中意为“金色的谷地”,一般指称青海省黄南
藏族
自治州隆务河流域同仁县及其周边地区,此间于2008年设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首个国家级文化生...
查看更多
十年,非遗保护的羌族经验
2018.05.14
专题报道
羌族羊皮鼓舞羌族绣娘切磋制作技艺羌笛培训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极大破坏:许多羌族非遗创作与传承主体流失,羌族非遗面临传承人断层与生存土壤松散、激变的威胁;羌族非遗赖以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遭到破坏,非遗传承较好的羌族村寨、社区、展示馆、传习所等,均在地震中损毁严重,羌族非遗以及羌文化所依附的生态链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在重建家园中保护羌族非遗,2008年11月,文化部批准设立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查看更多
西藏纸匠“魔术手”能将毒草变纸张
2018.05.07
人物
4月下旬,次仁多杰进行藏纸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揭纸(摄影:江飞波) 将狼毒草取根去皮,碱煮、石捶、浇造、揭纸……通过次仁多杰的“魔术手”,一棵棵毒草根最后变成一张张可承载文字、书画的纸张。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67岁的次仁多杰做藏纸超过50年。他曾想提高效率,用机器代替手工,但觉得这样做出的藏纸韧性变差。 次仁多杰日前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认为,还是要放弃机器带来的便利,回归并坚持手工。 次仁多杰说,上世纪80年代,尼木手工造纸技艺受工业纸张冲击,只...
查看更多
我国著名格斯尔奇吕日甫大师逝世
2018.05.03
要闻
“‘威震十方的圣主’格斯尔降生人间,大显神通施展法术,把沙漠改造成肥美草原﹐使荒凉贫瘠故乡变成了人畜两旺的人间乐园。”5月1日,曾经以说唱人类著名史诗《格斯尔》而享誉世界的我国著名格斯尔奇吕日甫大师在父老乡亲们的追悼中,与世长辞。2007年,曾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疆文联名誉主席、著名的玛纳斯奇、《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一同被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的格斯尔奇吕日甫大师,在走完...
查看更多
手工艺中易读错的40个字
2018.04.26
专题报道
手工艺,有技艺与情怀,在这之外,其实还有许多识文断字的功夫。喜爱手工艺的你,是否对这些与地域、传统、习俗等有关的文字都了如指掌呢?手工君整理出了40个与手工艺相关的字,你都能读对吗? 一、女红(gōng)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二、夹缬(xié)中国最古老的“三缬”(绞缬、蜡缬、夹缬)之一,将织物夹持于镂空版之间加以紧固,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刻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让布料染色,被夹紧的部分则保留本色。三...
查看更多
传承民族文化 保存文化基因——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者认定命名历程回眸
2018.04.17
论坛
摘要:本文在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概念的基础上,依托作者多年实际工作积累的经验,系统梳理、描述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命名历程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法规政策依据。1999年和2002年,云南省命名了第一、二批民族民间艺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转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后,两批民间艺人被视为我省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7、2010、2014年,云南省认定了第三、四、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是延续各民族历史文化基因的核心力量,给予传承人应...
查看更多
1
90
91
92
93
94
13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