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大暑
搜索
要闻
图1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海报 图2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前现场表演 2018年9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大全国性节会之一,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本届非遗博览会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主题,着重营造场景式、体验式文化互动...
查看更多
论坛
    8月29日、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传统工艺工作站交流活动在贵州举行。来自全国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的驻站单位、驻地文化管理部门的相关代表会聚一堂,在活动期间交流分享了工作站的建设经验,畅谈了工作中的体悟感受和意见建议。     黎盛翔(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的振兴,而且已经把这项工作融入到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果洛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与设计师合作制作的茶具    穿过金属纳米的“设计任意门”,走入悬挂蓝印花布、丹寨蜡染等的“百鸟林”,一个充满现代设计感的世界迎面而来……8月3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2018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以下简称“上海设计周”)以沉浸式互动装置体验给参观者带来了非同寻常的设计之旅。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六大主题展区、3天不同主题大串演、近百位设计师纷至沓来,上万件全球设计新品和时尚潮品,在设计周上一一亮相。    设计周上,除科技、艺术、教育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拉茸肖巴制作尼西黑陶傈僳族非遗歌舞“阿尺木刮”表演现场    “非遗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为乡村旅游甚至全域旅游注入新内涵。”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鲁志军说。近日,记者走访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地,发现曾经以雪山、森林、草甸、溪谷、高原湖泊等自然风光为傲的“香巴拉”之境,如今正在进一步开掘新的发展“富矿”。    小村庄,大视野    从香格里拉西北沿214国道一路驱车往北,穿过高山深涧,在青藏高原东南边...
查看更多
论坛
提要:“抢救第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之一, 而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实施的抢救性保护,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首先,从现代化、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亟待加强。其次,历时性地回顾了我国运用抢救性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的实践,通过一些实例凸现出已取得的成效。最后,厘清抢救性保护应树立的正确理念,并紧密联系非遗保护工作的实际,提出如何全方位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2018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下称研培计划)年度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2017年度研培计划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实施效果进一步深化。在教学组织上,各参与高校理念认识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更为系统合理,研培学员与高校师生持续互动,“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工作目标基本达到。学员遴选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整建制招生成为主要方式;学员回访频次和工作深度都有明显提高;宣...
查看更多
交流培训活动
摘要:2018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下称研培计划)年度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2017年度研培计划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实施效果进一步深化。在教学组织上,各参与高校理念认识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更为系统合理,研培学员与高校师生持续互动,“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工作目标基本达到。学员遴选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整建制招生成为主要方式;学员回访频次和工作深度都有明显提...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布了两个关于“非遗扶贫”的文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下发《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   两个文件对“非遗+扶贫”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举措实、工作细,也为非遗扶贫打出“组合拳”: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组织传统工艺手艺培训,帮助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习传统工艺,掌握相关技能;组织专家团队,对传统工艺产品进行专业...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 办非遗发〔2018〕46号 河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扶贫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促进就业增收的独特优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
查看更多
论坛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于当地时间2018年7月11日晨6时45分在德国柏林因病逝世,享年90岁。乌丙安先生,1929年生人,蒙古族,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民俗学者组织(FF)全权会员,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外18所大学客座教授。乌丙安先生一生致力于民俗领域的学术研究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