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8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撒丁岛牧歌文化——多声部民歌
2013.12.10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持续低音多声部民歌由撒丁牧歌文化中发展而来。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四声部复调演唱形式。四个不同的男声部称为低音、低音哼唱、麦苏(mesu)。其中的突出特点是低音部和低音哼唱声部的喉音音色。表演者围成一个紧凑的圈,圈中的独唱者演唱一段散文或诗歌,与此同时,其他声部为其伴唱。为了同时听到自己和别人的声音,达到完全和谐,歌唱者捂住一只耳朵。 大部分参加演唱者居住在巴巴吉亚地区和撒丁岛的其他北部和中部地区。他们的演唱艺术深植于该地区的日常社会生活。他们常在当地酒...
查看更多
美达说书艺术
2013.12.10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美达是一种土耳其传统史诗的演唱形式,由一位演员独自表演。说书人被称为美达。这一说唱形式是居住在中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于六世纪前后,西迁之前创立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又由于亚洲、高加索和中东各族人民之间在这块广大地域里的互相影响,产生了多种类似的形式。美达这种十分珍贵的口传文学不仅在奥托曼王朝统治下的土耳其语地区幸存下来,而且仍在土耳其以及上述地区流行。 美达的作用不仅是娱乐,而且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在商队驿站、集市、酒馆、清真寺和教堂里,都能听到这...
查看更多
哇扬皮影偶戏
2013.12.10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种古典偶戏以精工制作的木偶和复杂的音乐风格而闻名,是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古老的故事讲述形式。在十个世纪之中,这种艺术在爪哇和巴厘岛宫廷以及农村非常盛行。今天,印度尼西亚皮影不仅在爪哇、巴厘岛流传,在周围的一些岛屿,诸如龙目、马都拉、苏门答腊和南婆罗洲等岛屿,也同样受到人们喜爱。这些地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伴奏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地域特色。 皮影偶戏的演出非常漂亮,应归功于人偶。尽管这种精心手工制作的人偶尺寸、形状和风格变化不一,但是总体上来说有两种基...
查看更多
“非遗”如何保护?亚洲11国专家昆明支招
2013.11.21
其他新闻
“非遗”如何保护?亚洲11国专家昆明支招 传统市场不再,传承链条中断……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亚洲各国的“非遗”正在消失,不少传统技艺濒临消亡。2013年11月20日,来自柬埔寨、韩国、泰国、中国等11个亚洲国家的文化专家在第二届亚洲文化论坛上纷纷支招,分享“非遗”保护之道。 中国:增强文化自信和保护意识最重要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和少英说,近年来,“非遗”保护掀起热潮,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根本目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举例称,丽江古城其...
查看更多
“非遗”海南黎锦制作技艺逐步脱离濒危状况
2013.11.21
专题报道
把承诺落实在行动上“非遗”海南黎锦制作技艺逐步脱离濒危状况黎族妇女在织锦 2006年,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以下简称黎锦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是海南省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5年紧急保护期的最后一年,为抢救和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5年来,海南省多措并举使得黎锦制作技艺逐渐步入了科学发展和有序传承的轨道。 旧时朝贡佳品遭遇传承困境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查看更多
”非遗”辽西木偶戏传承人王娜: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3.11.13
人物
“非遗”辽西木偶戏传承人王娜:守得云开见月明上海世博会上,王娜手中的辽西木偶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目光。 1989年,辽宁省锦州市木偶剧团宣布解散,王娜曾以为这是她职业生涯的终结。她还清楚地记得最后一场演出时的情景:没有以往的嘻嘻哈哈,每个人都很沉默,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罩在头顶。大家尽全力去表演,感觉像小说《最后一课》里的小弗郎士。演出结束了,王娜的泪水夺眶而出:“原来中断这门艺术,像中断我的生命一样难受……”而如今,王娜已成为辽西木偶戏的国家级代表性...
查看更多
戏曲音乐不能泛剧种化
2013.11.13
论坛
戏曲音乐不能泛剧种化 王新荣 “剧场里音乐响起,你不知道什么剧种在演出;然后合唱开始了你还不知道是什么剧种;大幕拉开仍然不知道什么剧种;演员上台了,舞台布景也都看到了,依旧不知道什么剧种;直到演员开唱,才知道原来今天看的是黄梅戏,我还以为是庐剧呢! ”在近日由中国剧协举办的“青音班”创作论坛上,江苏省剧协主席、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汪人元道出他曾经亲历的一次观剧感受。“因为一味追求创新而没有了剧种风格,剧种之间的辨识度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就是泛剧...
查看更多
戏曲改革重在本体创作
2013.11.04
论坛
戏曲改革重在本体创作 戏曲舞台上的一支“云肘” 、一套“马舞” 、一趟“走边” 、一组“起霸” ,直至“急急风” 、“慢长锤” 、“四击头”等戏曲音乐中的锣鼓经,乃是戏曲从业者们千百年来呕心沥血,才创造出的戏曲本体精华——写意性虚拟特点。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代新剧,“大制作拼设备”“戏不够景来凑”“投入三千万演出仅三场”等现象不在少数,而戏曲应有的内在本体优势却日渐淡化。 在信息世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多门类多形式的舞台艺术形式不断涌现,中国戏曲...
查看更多
刘兰芳:曲艺要发展就不能守旧,要与时俱进
2013.11.04
论坛
刘兰芳:曲艺要发展就不能守旧,要与时俱进 2013年11月2日,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相约木兰·湖北大鼓大家唱”启动仪式上表演了一段铿锵有力的《康熙买马》,引来一片掌声。让观众惊喜的是,她的表演中并不拘泥于传统,不时提到姚明、陈水扁和“肇事逃逸”等热门词汇,让观众们听得笑声连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刘兰芳表示,发展曲艺就要和时代结合,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搭车”热播电视剧说书 将“姚明”热门词汇说进评书,在刘兰芳的演出中并...
查看更多
非遗人的中国梦
2013.10.25
专题报道
非遗人的中国梦刘亚力 我国5000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我们不但没有享誉全球的中国礼物,而且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燕京八绝等技艺岌岌可危。反观国外,为什么荷兰制作木鞋传统技艺没有丢失,反而发扬光大,把木鞋的销售做到了逾千亿美元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陈四光认为,中国礼物可以是通过传统文化技艺用现代设计语言把中国文化元素表达出来,这样不仅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中国礼物还能形成自己的品牌。 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1
312
313
314
315
316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