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17   星期四   农历六月廿三   
搜索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何走出逐利怪圈    对话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文臻   《法制日报》记者  余 飞    对话动机  两年前的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这被视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座里程碑。如今,两年过去,我国非遗保护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文臻,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此前,他的团队曾对一些地区的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调研。    对话  “浙...
查看更多
论坛
敲响神性的大门——羌族羊皮鼓舞的探索 焦虎三    羌族民间歌舞,按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民间自娱性歌舞与宗教祭祀性歌舞两大类。根据流传区域的不同,祭祀性歌舞又可分为流行于杂谷脑河下游一带的“莫恩纳莎”(羊皮鼓舞)和流行于黑水河一带的“卡斯达温”(盔甲舞),这其中,尤以羊皮鼓舞最为著名。四川汶川县的羌族羊皮鼓舞2007年入选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略阳的羌族羊皮鼓舞2011年9月入选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陕西非遗保护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以红拳为例    根据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陕西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创造了数量众多而又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就是植根于三秦大地的一朵奇葩。古老红拳表现出的群体性、区域性和民俗性,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跟风赶潮还是文化自觉    目前,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一事众说纷纭:有的人说,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人们发自内心地想保护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其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也有的人认 为,这是跟风赶潮,屡见不鲜。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 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
查看更多
论坛
 优雅不是昆曲的全部 上海昆剧团演出昆剧《十五贯》     自从2001年昆曲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剧种以来,不管是从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还是各界人士的关心,昆曲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昆曲毕竟不是博物馆艺术,其处境即使不成为世界非遗,相对来讲,也比一些稀有剧种或所谓“天下第一团”还是要好得多。昆曲人自己在保护传承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不少面向市场的尝试,譬如青春版和厅堂版《牡丹亭》的演出,譬如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的演出,还有不久前...
查看更多
论坛
【内容提要】在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态度是非常重要的。Nelson Graburn是当下西方著名的人类学家,他不仅擅长诸如旅游人类学、博物馆、北美原住民文化等的研究,对无形文化遗产也有深度研究,并长期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会议和地方(日本、葡萄牙、北美)遗产保护实践。Nelson认为,遗产就是人们意识到需要去保护的那部分文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环境和不同问题,因此努力探索自己国家更为...
查看更多
论坛
 谋求城市化与非遗保护的共生发吴安新 邓江凌    陶瓷台灯等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进入现代家庭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乡土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没有乡土社会这块“土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失去生存的依靠和发展的空间,极易丧失自我,成为历史的遗迹。随着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社会必然要向市民社会转化,“有农业无农村,有社区无农民”将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前景,这种貌似合理的变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其实是重大的挤压,甚至可以说,农村城市化在某种意义上抽走...
查看更多
论坛
古村落,重要的文化空间 江西吉安渼陂村的古街巷。       邱春林 摄江西吉安富田镇的“喊船”送神仪式。     邱春林 摄       经济技术全球化的到来,令新生事物从城市向乡间强劲渗透,几乎无人还能从容选择慢节奏的生活。这十几二十年里,那些散布在大江南北的乡间村落,似乎不再产生梦想和激情,年轻人去往他乡,原本生气勃勃的乡村空了、老了,只有偶然闯入的游客会为它驻足流连。     具有漫长农耕文明史的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化发育得最充分的国家之一,古村落...
查看更多
论坛
 警惕非遗保护中重“器”轻“道”的倾向        当前,世界范围内非遗保护日益兴盛,从立法、普查到建立代表作和传承人名录,再到各种形式的展演、展示、展销、讲座、培训、论坛,本世纪初兴起的非遗保护,连同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启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遗产时代”,也给非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如中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等,非遗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空前重视,被视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和民族文...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保护:现代化路上不失传承       文化自觉的标准和途径是文艺复兴;文化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是文化自觉的核心。  2005年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高潮。但与此同时,公众对于非遗保护也存在一些困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自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对已退出现实生活的一些生产、生活样式进行保护,其意义何在?现代化的路途上如何坚守我们的文化血脉?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  《中国科学...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