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摘要:中国的非遗教育并非始自21世纪,而应追溯至有着漫长历史的本土民俗教育实践,其中高校及其学者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钟敬文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案例考察可以看出,在中国民俗学领域长期开展的“民俗教育”,与目前的“非遗教育”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连续性。与此同时,“非遗”概念的传入也为我国民俗教育带来了新变化:“客位教育观”更加向“主位教育观”转变;学院派民俗学日益与公共民俗学相融合。当前,非遗工作的学科化及其与民俗学的关系等,是民俗学界亟待探索并解答的问...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高等教育视野中的非遗,除了通过训练文化工作者来有效、合乎伦理地制定文化保护策略外,还可以通过课程和教学延伸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指导。梳理非洲南部赞比亚、马拉维和美国的非遗教育状况可知,必须挑战与非遗有关的现有定义和学科结构,以消除在体制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学生或教授的准入门槛中深藏的殖民遗风。 关键词:非遗界定;非遗教育;非遗训练 本文的写作,是基于笔者在过去24年间对非洲南部的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所进行...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2020年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积极为新冠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贡献力量,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形成新的发展格局。部分省市出台支持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政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成立,典型案例突出,多部著作出版,传播平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线,宣传片发布,成功举办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论坛等学术活动。总结取得成绩的同时,找准保护传承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有利于促进中医药非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在现代茶文化体系中呈现出游移变动的发展状态:曾被树立为中华茶艺之重要代表,也曾在相当的时期内被边缘化和淡忘,又在当代茶文化的热潮中与现代茶艺走向同质化。理解这一系列变化的关键,在于厘清工夫茶与茶艺的渊源关系,包括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茶文化的交流史。潮州每日生活的工夫茶和现代茶艺可以运用“身体感”和“仪式感”概念分别加以分析。在“身体感”概念里,每日生活的工夫茶可以被视为在地群体文化所塑造出来的身体的渴望、生活的方...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于今年4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在总则第四条关于乡村振兴需要遵循的5条原则中,提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农民根本利益”。这条原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总体性原则,也是乡村非遗保护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只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才能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当...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2020年度,从学术论文到学位论文,从线下座谈到线上云谈,乃至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保护实践,都呈现了我国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多样性以及年度保护成就。特别是在学术成果上,一方面从全观视角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方式、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及其文化空间的重构模式;另一方面从个案层面针对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开学理研究。不过,数量可观的学术成果以及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依然凸显了某些不足。对此,建议在研究上不仅要注重生活呈现,也...
查看更多
论坛
随着时代发展,蜡染的花纹已跳出仿古的窠臼,以更时尚的样貌走向市场。( 摄影:李韵摄) 【忆言忆语】 在传统工艺步入经济新常态之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由原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受各项政策措施的激励和推动,近年来全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传统工艺热”。在快速发展中,传统工艺至少在以下几个...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节日经历了“标准化”“规范化”到“庆典化”的开发,在“地方性”与“公共性”的交叠中,民俗节日作为一个“完整的”“可生长”的文化整体,逐渐向着“遗产化”“资源化”转化,为村落共同体的凝铸提供了生命经验与情感纽带,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节日传承发展的现实境况为背景,从物质景观、活动行为与文化意义层面切入,探讨民俗节日的“新”与“变”、“传统”与“现代”等,寻求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共享...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2020年,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全人类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相对于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需要特定的时间(约定俗成)和空间(公共场域)以及需要“聚众”才能开展的特性,无疑受到直面冲击,致使本年度非遗舞蹈在各方面也呈现出与往年不一样的“光景”。非遗保护是一个涉及多维的复合工程,本文主要从政策、传承传播、理论三个层面对本年度的非遗传统舞蹈进行回顾与梳理。国家政策层面:静观中孕育复苏;传承传播层面:荆棘中另辟蹊...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两者都将语言列为第一类非遗项目,但目前在非遗实施中并未明确体现语言和方言的地位。本文认为语言和方言本身就是非遗的载体,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是族群的精神家园,因而应将语言和方言(尤其是濒危语言方言)明确列入非遗项目,并分别从生活性、研究性、技术性三方面实施有效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非遗;语言;方言;保护;传承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