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85)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86)
清单
(93)
资源
(1099)
学术
(1191)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站在民众的立场上进一步做好
非遗
工作
2019.06.12
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发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那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球各地全面铺开。今天回头看,国际的
非遗
保护工作成绩巨大。中国积极响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号召,很快就加入了公约,而且迅速推动了我国境内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又在201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法律层面大大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赋予了多重含义...
查看更多
书讯:《掇珍集》讲述传统手工艺与文人生活雅趣
2019.06.05
论坛
5月25日,由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文心·匠心——赵普新著《掇珍集》发布会”在北京东亿美术馆举行。 该书作者赵普作为主持人,一直关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创新。《掇珍集》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文人生活雅趣的文言文小品图文集,也是对匠人、匠心的礼赞。书中的近百幅精美手工艺作品彩图,展现了当今中国匠人的眼界和水准。 据介绍,该书有两大特色,一是由西方学者进行了英文翻译,向世界讲述中国当代美学故事和传统
非遗
技艺;二是由赵普诵读全文,读者...
查看更多
何以“原生态”?——对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
2019.05.27
论坛
摘要:对应于中文语境“原生态”一词的“本真性”(authenticity)早在201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决议规定禁用或慎用。而在中国音乐界,“原生态”仍被作为代表着
非遗
保护方向的标准词汇广泛使用。“原生态民歌”从“民歌”到“唱法”在一定意义上经历了一个被建构的过程,更经历了语境化、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过程。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立场的不同步,造成“原生态民歌”登上大众传媒后,歌手与学者在诉求上亦存在根本差异。我们有必要对“原生态”现象及...
查看更多
小镇里的锦绣华章——国家级
非遗
项目苏绣调研札记
2019.05.15
调研
镇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苏州小镇,迤逦于太湖之滨,因刺绣而驰名已久。现在已升级为苏州一个行政街道的临湖小镇,仍保有2万人口,其中8000人为绣娘,4000人从事着与刺绣相关的行业。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已实现了刺绣年销售额逼近13亿元。这背后的渊源从何而来,又如何发展壮大至今的?带着这样的好奇和疑问,我们走进了镇湖,走进了手艺人的刺绣世界。 从宫廷御用中走来的精致和细腻 追溯镇湖刺绣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已经是...
查看更多
全民参与
非遗
记录工程的加拿大经验
2019.05.15
论坛
摘要: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
非遗
”)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成为
非遗
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任务,以
非遗
为对象的记录、保存和传播已成为
非遗
保护的一个重点。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简称“
非遗
记录工程”)全面启动。与此同时,号召社会广泛参与这项基础性保护举措,有利于及时、完整地保存当代仍旧活态存在的
非遗
项目及其环境,也有利于形成全民参与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本文通过对加拿大
非遗
数字化相关指南的译介和分析,探讨全民参与
非遗
记录工程的可能性及可供参考的措...
查看更多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2019.05.14
论坛
在面对游客个性化消费、情感消费日趋强烈,旅游供给在某种程度上难以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保持同步的情况下,文化旅游和IP旅游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最新突破口。相比传统旅游依靠基础投资建设景区,营造景观以获取投资收益,文化旅游和IP旅游强调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以提升旅游的文化附加值,从而促进旅游综合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增长。但我国曾长期处于旅游开发与文化产业开发脱节的状态,地方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企业更多关注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忽...
查看更多
龙腾盛世——从“龙舞”说开去
2019.05.14
论坛
国家级
非遗
浙江长兴百叶龙 国家级
非遗
奉化布龙(陈亮亮摄) 湖州市级
非遗
李家巷鸳鸯龙 “龙舞”可以说是中国民间形式最独特、形象最鲜明、舞势最磅礴的一种广场性民间舞。流传两千多年来,它已经遍布广大的汉族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仅龙形多样、套路丰富,而且承载着种种美好的寓意并成为中国民间舞蹈的代表。作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的创新发展是其传承的重要一环。如何创新发...
查看更多
书讯:《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
2019.05.09
论坛
2019年4月,陈岸瑛编著的《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一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传统工艺振兴案例汇编丛书”中最先出版的一部。 《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陈岸瑛编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4月/封面作品为田静“承瑜”系列建水紫陶茶具套装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是在新的时代形势下、为适应新的时代...
查看更多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
2019.05.07
论坛
摘要:本研究从民俗文化的视域出发,基于节日整体依存的载体(文化生态)、节日内容的表现客体(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的行为主体(民俗大众)和节日运作的组织介体(各社会机构)四个维度构建了节日民俗系统,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生存困境的根源。同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构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系统,分别从节日传承与保护的识别系统与实体系统出发,根据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体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路径策略...
查看更多
民族记忆构建的民间文学方式
2019.04.29
论坛
摘要:民间文学是一国之民共同享用的口头文学。当代民间文学既以口头表演形式生成,也以书面文本形式生成,且通过口头、书面、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传播,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节日和仪式为民间文学提供了制度化的表演窗口。当代民间文学通过仪式关联和文本关联两种途径延续民族记忆。大量涌现的民间文学作品以“集体文本”的形式构成记忆媒介,在互动循环中维系国家的、民族的共同历史感和价值观,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同一性。中国当代民间文学既构建国家政治认同,也构建民族身份认同...
查看更多
1
48
49
50
51
52
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