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85)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86)
清单
(93)
资源
(1099)
学术
(1191)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数字化传播,让
非遗
更“潮”
2018.08.23
论坛
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10万项,其中国家级的1372项,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39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命题早已转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传承
非遗
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更需要不断拓宽
非遗
传播渠道。人民日报海外版就这些现象和话题,专题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采访者:苗春,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嘉宾: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非遗
传播人人都是“广播站...
查看更多
非遗
语境下的民俗学教材创新——评《民俗学概论新编》
2018.08.20
论坛
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和工作推动了民俗学学科内部持续进行反省和学科建设的深思。理论与视野上的新动向,反映在邢莉等著《民俗学概论新编》中。这部新作特点比较突出,具有学科讨论的视野,具备多民族知识的交叉,适用于互动教学。 民俗研究常常徘徊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定位不明,一度面临着现实发展的困境。1978年,钟敬文起草了《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请顾颉刚、白寿彝、容肇祖、杨堃、杨成志、罗致平等共同署名,由此推动了民间...
查看更多
遗产旅游与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二三模式”——从中德美三国的个案谈起
2018.08.16
论坛
摘要:本文从公共民俗学的立场出发,力图为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民间文学类
非遗
保护和开发实践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模式。通过对中国、德国和美国的三个个案的考察,抽绎出遗产旅游成为成功保护民间文学类
非遗
途径的六个要素,并将之概括为“一二三模式”:“一”代表一个核心原则,即民间文学的基本情节类型或文类特征应保持不变;“二”表示其他两个要素:1、一篇导游词底本;2、若干主题性的旅游吸引物;“三”代表另外三个要素:1、一场紧扣该民间文学类
非遗
的主题演出;2、社区和专家共同...
查看更多
如何以“
非遗
”视角欣赏传统戏剧
2018.08.14
论坛
评剧《花为媒》吉剧《桃李梅》望奎皮影《三请樊梨花》 清腔唱一曲,余音自绕梁。8月16日,吉林传统戏剧节即将启幕。那么,什么是传统戏剧,我们又该如何从“
非遗
”视角欣赏传统戏剧呢?记者龚保华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孙桂林。 传承在清晰 保护看力度 记者:以往,我省举办过多剧种的戏曲汇演和单剧种的吉剧汇演。这次传统戏剧节演出的剧目又都是戏曲,那么为什么称为传统戏剧节?传统戏剧和戏曲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孙桂林...
查看更多
材料·工艺·形态———传统手工艺及其关键词解读
2018.08.07
论坛
摘要:保护和振兴传统手工艺,很复杂也很简单。传统手工艺由传统与手、工、艺组合构成。材料、工艺和形态是从传统手工艺的本体概念提出的三个关键词。手工艺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过去手工艺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父子、邻里、作坊在“日常”传承,这套体系是完整的。当代在构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背景下,如果恢复与重建中国人自己的健康、典雅、讲究的生活方式这一设想能够成为现实,则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振兴将不是问题。 作者简介:徐艺乙(1956- ),男...
查看更多
吕品晶的乡村振兴实践:在大山深处寻找“遗失的美好”
2018.08.06
论坛
摘要:见人见物见生活,这才是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应有的面貌。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的交界,一个被誉为“最后的布依家园”的小山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板万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两年前,建筑师吕品晶带着他的团队来到这里。从打通乡村道路到排水系统的重建规划,从扶正传统吊脚楼到村落整体风貌的统一协调,从村中心小学改建到布依
非遗
传习所的设立……吕品晶以俯身大地的姿态进行着他的乡村振兴实践。他说:“面对失落的村庄,我们需要做的远远不止盖房子这么简单...
查看更多
专访陕西
非遗
保护中心主任洪济龙
2018.08.03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洪济龙,陕西省艺术馆馆长、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
非遗
中心”):非常感谢您接...
查看更多
专访陕西
非遗
保护中心主任洪济龙
2018.08.03
访谈
查看更多
为
非遗
的当代价值传递、实现、增值赋能
2018.08.01
论坛
当代社会,品牌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非遗
品牌传播的效果,可反映大众对
非遗
的知晓度、对
非遗
保护与传承的认可度,因而也是当代
非遗
保护实践成果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对于具有商品性的
非遗
项目而言,品牌价值可一定程度上反映
非遗
资源的当代价值。在学术研究领域,老字号的品牌营销传播的研究较多,而以
非遗
为品牌传播研究对象还是一个新命题。笔者认为,当代与
非遗
相关的品牌形态有专业品牌、工匠品牌、时尚品牌、公益品牌及电商品牌五类,这五类品牌形态在提高
非遗
传承水平、确保...
查看更多
李荣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
2018.08.01
论坛
提要:“抢救第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之一, 而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实施的抢救性保护,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首先,从现代化、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亟待加强。其次,历时性地回顾了我国运用抢救性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的实践,通过一些实例凸现出已取得的成效。最后,厘清抢救性保护应树立的正确理念,并紧密联系
非遗
保护工作的实际,提出如何全方位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1
59
60
61
62
63
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