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大暑
搜索
影像的力量
2018.06.21
论坛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处其中的平遥电影宫是由曾经的柴油机厂改造的,作为贾樟柯发起的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举办地,应该算是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在这样一个空间举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影像展,实在是“珠联璧合”。与此同时,在北京的国图影院,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的代表,25部优秀作品面向大众接受检验。在这个夏天,从平遥电影宫到国家图书馆,从一个个展映厅到一场场研讨会,摩肩接踵间显示出影像非遗的方兴未艾和不...
查看更多
论坛
    观点      ● 与其他法律不同的是,采取了“先地方、后中央”的立法思路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一部行政法,主要规范行政部门的行为    “非遗保护的立法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说。限于我国立法程序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内容的广泛性,加之当时人们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认识不足,第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作出了巨大努力,一方面推动云南省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一方面在国家层面展开立法调研...
查看更多
论坛
6月9日是我国的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据报道,非遗日期间,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在全国多地同步开展,共同诠释“非遗让生活更美好”。非遗是以非遗传承人为创造主体的,以文化产品为表现形式的,应用于生活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整体。我国目前进入联合国名录的非遗共有34项,包括中国活字印刷术、京剧、端午节等。经过多年的社会关注和公共讨论,在非遗保护中树立“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氛围大好,成绩有目共睹,但非遗传...
查看更多
论坛
  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于6月8日至14日在天津联合主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已圆满结束。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此次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第一次将全国范围由国务院公布的迄今4批127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所包含的134个曲艺品种汇集起来进行展演,堪称有史以来我国曲艺界参与曲种数量最多的一次专业聚会。来自全国各地193个国家级曲艺类非遗保护...
查看更多
论坛
 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20世纪50年代在天津红旗戏院演出相声大师侯宝林(左)与搭档郭全宝表演对口相声 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招贴画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名家文集《曲艺艺术论丛》刊影山东快书名家高元钧表演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观众兴致勃勃地观看“非遗薪传”浙江省曲艺展演展评演出(摄影:王俊华) 2017年9月28日,浙江曲艺“三进”活动走进温州市实验小学。2016年7月18日晚,湖南常德北正街小学学生在湖南省渔鼓汇演上表演少儿渔鼓《求学路上》。2010年新编鼓...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2006年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家话语体系,作为其底层支撑物的口头文化改变了自身的“民间性”,成为与官方文化系统互构共生的部分,但这不能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属性,即人的存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前提,“非遗”项目的确认是由民众所决定的,是该遗产的传承人或传承社区说了算。很多地域如山西安泽,从政府主导出发,学者或文化精英参与,从文化基址到仪式重新构建一套新的地域文化符号或标志,文化基址或许会成...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作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实施10余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一群为保护和传承非遗作出积极贡献的志愿者。他们掌握着非遗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承载和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功之臣。    掌握某项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决心承担起保护传承这一非遗项目,自愿向一级政府呈交申报书,详细说明这项遗产以及自愿承担的保护传承措施,请求列入代表性项目名...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作为人类的历史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关联,因此它的价值也是多方面的。然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价值——道德价值,学术界却鲜有论述。在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土民俗性,挖掘民俗与道德伦理深层关联的基础上,便不难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当代道德价值:就道德个体而言,它事关个体的名誉与自信,可以形成强烈的个体自豪感,张扬个体的生命力;就道德集体而言,它事关集体的归训与教化,可以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彰显集体的自觉规约力;就道...
查看更多
论坛
为激励全国非遗保护工作者进一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对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50个集体和99位个人进行表彰,分别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文化和旅游部日前确定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082人。6月8...
查看更多
论坛
 先进集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在广东潮州拍摄《小壶大器》工作现场传播,是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项目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传承人的故事和生活。《探索·发现》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大型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栏目,于2001年开播。从开播起,栏目领导与创作人员就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承担起宣传非遗、传播非遗的责任,致力于用影像记录宣传非遗项目与代表性传承人,用纪录片的方式探索、创新非遗保护之路。 《探索·发现》栏目一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